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茁壮成长

托起孩子心中的朝阳

孩子是祖国百花园的幼苗,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怎样培育孩子健康成长?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有道是:“万物生长靠太阳。”关工委的工作职责应该就是“托起孩子心中的朝阳”。天有阳光乾坤朗,人有志愿前程亮。志愿就像阳光,阳光产生能量,能量转换力量,力量成就理想。

托起孩子心中的朝阳,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背着书包上学堂

有一个长得胖乎乎的9岁小男孩上学时而迟到,爱打瞌睡,学习不太好;父母很着急,就问邻居在关工委的退休老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老师了解详情后,给他开了一个“阳光处方”:一、在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的前提下,家长督促他按时起床,决不可让他赖床。二、每天上学前自己整理好学习物品,装入书包,决不可丢三落四。三、取消用车接送“待遇”,让他自己走路上学,走路回家,决不允许迟到早退。父母听了有些担心:一怕孩子做不到,二怕往返路途不安全。这的确有很多难处。但聪明的父母还是试着照办了。特别是在往返路途上用了心:一是父亲或母亲陪着孩子上学时提前出发,选取车辆少路又近的地方走,同时告诉孩子注意交通规则。二是熟悉各个路段景物标志及其所需过程时间。三是教育孩子热情礼貌待人,如路边的商铺老板、交警叔叔等。陪送一周后,孩子就觉得爸妈太辛苦了,主动提出不要父母再送了。但父母还有点不放心,一路上在后面暗中“跟踪”(保护)他几天,觉得没问题了才安然无虑。此后孩子自己走路上学回家,再无迟到早退,上课也不打瞌睡,能够用心读书,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在父母和学校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教育引导下,孩子心灵有阳光,学习有目标,做人有榜样,团队精神强,逐步树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到17岁时,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取了他梦想中的中国地质大学。孩子的父母感慨地说:关工委老师的“三点教育”像阳光,给我们父母指明了育儿的方向,更为孩子托起了心中的朝阳。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孩子从四年级起就慢慢逐渐养成了按时起床,按时早读、按时整理物品,按时上学、回家,按时完成作业,同时还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良好习惯。这些看似小事,其实包含了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体能训练教育、孝敬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等。孩子的母亲说,仅取消“用车接送待遇”一项,就减轻了我们父母多少负担,减少了多少尾气排放(环保教育)。特别是孩子走路上学回家所带来的诸多可喜变化!

发展爱好强能量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蕴藏的强项。一旦发现自己爱好的强项,并为之不懈奋斗努力,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我们安福,有一位女子,她在读中学时发现自己体力好,非常爱好田径运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热情鼓励下,她刻苦训练,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多次获得全市全省中学生运动会比赛奖励,后成为江西省出类拔萃的竞走运动员。但她并不因此满足,他的志愿是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2002年,她进入广东省田径队训练,2005年,进入国家队训练。2006年,参加亚运会比赛,获得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第四名。2008年,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2010年,在广州亚运会上获得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第三名。2015年,在国际田径竞走挑战赛拉科鲁尼亚站以1小时24分38秒打破了世界纪录。2016年1月24日,获得2015年度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女运动员奖。2016年参加里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2019年3月9日,在中国全国竞走大奖赛暨世锦赛50公里选拔赛女子成年组50公里竞走决赛中,以3小时59分15秒的成绩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她,就是我们安福的美丽女子——刘虹。

从刘虹的20公里竞走夺冠,50公里竞走打破世界纪录,我们可以从中深刻领悟到:事业的成功,需要发现自身潜藏的爱好与强项,需要有自己的人生志向与梦想,需要有顽强拼搏的勇气和力量。

乐在苦中追梦想

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贡献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专题节目中,对他的颁奖词是:“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谁?他就是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他在小学读一年级时,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去游览一个园艺场,水果满园,桃李芬芳,五颜六色的鲜花铺满小路,成串儿亮晶晶的葡萄挂在藤上,简直就是个童话世界。他在快乐游玩中油然萌发了学农业做农民的幸福梦想。但后来因兵荒马乱,,他跟着家人颠沛流离逃难,耳闻目睹了祖国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情景。年少的袁隆平明白了弱肉强食的道理:“一个民族要想不受屈辱,除了强大别无选择。”他在汉口读中学时,他要报名参加湖北省举行的全省体育运动会,老师一看,说“你个子太小了,回去吧。”他不甘心,偷偷混进了参赛队伍跟着出发。到了赛场,老师笑着说:“既然来了,那你就去试试身手吧。”没想到这一去,他就在预赛中拿到了100米和400米两个第一,最后决赛摘下两枚银牌。后来报考大学时,他立志学农。母亲听了,吓了一跳:“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可袁隆平死活要学农,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大事,不学农,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亲尊重了他的选择。他如愿以偿考取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解放后,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续读三年至毕业。1951年7月他在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时,正是抗美援朝,他要保家卫国,报名参加空军,经过体检和政审,他都合格了。但是当时国家更需要在校大学生参加经济建设,最终继续留校学习。1953年8月毕业后,袁隆平服从分配,到湖南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再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任教。1960年遇到大饥荒,没饭吃,有时连米糠都吃不上,此时的袁隆平更坚定了自己的终身志向:一定要解决中国人的粮食安全问题!他从1953年8月至1971年1月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期间坚持不懈研究试验水稻增产优良品种。1971年春,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通过和大家的科研协作,他成功地育成了杂交水稻,每亩地产量比常规水稻增产30%以上,为水稻增产开辟新的途径。

1976年,全国大面积试种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全部在20%以上。从此杂交水稻急速推广,到1988年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都栽种杂交水稻。10年间,全国累计种植由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面积达10.5亿亩,为我国水稻增产增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数据,中国的水稻田里有58%的水稻是杂交水稻,这个比例在美国是40%,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平均约为8%。有人说,袁隆平用杂交水稻技术多养活了近两个亿的人口。

袁隆平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坐在稻子下乘凉”。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勤勤恳恳,不辍劳作。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人们常常看到他时,总是挽着裤腿下稻田的形象。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曾有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动力让您这样不断攻克难关,一次次提高了产量,您不觉得累吗?”袁隆平答道:“追求事业就是乐在苦中,农业科技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因为有希望,会出好品种,所以乐在苦中。如果没有希望,盲无目的,就不会有乐趣。”是啊,人无梦想活无趣,无趣辛劳常叹息。他为了研究水稻,排球和游泳是他强身健体的途径,小提琴用来陶冶身心健康。

2021年5月22日,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乐在苦中”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在追梦路上奋发前进。

托起孩子心中的朝阳,这朝阳是初心,是信仰,是激奋行动的导航,是攻坚克难的力量,是激励人生追求梦想的幸福殿堂。

让我们为莘莘学子共同托起心中的朝阳。

 

(安福县关工委  项晓明、黄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