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育儿天地

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我的孩子胆小,怎么才能让孩子胆子太些?”“老师,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从来不喜欢跟别人争。”“老师,我的孩子上课是不是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我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刚入一年级不久的家长会后,常常有家长围着老师问这些问题,其实归纳起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因为缺少自信心。众所周知,幼儿的自信心应从小培养,那么,家长在平时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家长们不妨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任启蒙教师。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做父母的要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决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孩子像是父母身边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自信来源于父母言传身教。

二、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家庭的长辈们再爱再喜欢孩子,也一定要努力做到:

1、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以至于培养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申手的家庭“小皇帝”。

2、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微笑。

赏识、鼓励和微笑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中国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次让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应该发火了,可是他并没有发火。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错的地方却不打叉,并发自肺腑地对她说:“你太了不起了,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哟!”8岁的小女儿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于是越做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并出版。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弘门下,周弘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使这些儿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周弘的“赏识”教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深远。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从家庭开始。

(上高县敖阳小学宋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