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着手筑起爱的天堂
——丰城市同田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纪实
听说在丰城市同田集镇有两个地方好找,那就是同田中学和同田中心小学,因为这是同田集镇上的两处建筑。阳春三月,笔者来到同田集镇,走进这两所学校,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的校园,窗明几净教室,舒心悦耳的朗朗书声和绿菌场上生龙活虎的运动身影……一切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宜人,那么的有序,那么的让人留恋忘返!
如果说这一切只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感性认识的话,那么当你了解到这里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后,你会不由自主地对这里的一切更加肃然起敬。
同田乡位于丰城市北部,曾经是江西省省级贫困乡,全乡共有中小学生4626人,其中留守儿童1526人,占33%。近年来,由于历届党政班子团结拼搏,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日子过好了,乡党委政府先想到的是父母常年在外,缺少亲情和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同田乡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施爱,手牵手,心连心筑起了一张关爱留守儿童的网,使他们学习上不缺动力,情感上不缺依靠,生活上不缺关爱,在春天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政府牵手为留守儿童“遮风挡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力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农民大都外出务工经商、参股办厂,却把子女托付给父母或岳父母看管,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个新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便应运而生。由于情感缺失,托管又不到位,这些孩子在情感和性格上大都存在一些不足,有的甚至成为问题儿童。针对这种情况,该乡党委、政府把关爱留守儿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建设和谐同田、希望同田和幸福同田的战略高度来审视,用真心真意真感情为留守儿童奉献关爱,遮风挡雨。乡政府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筹集资金1880万元,新建占地55亩的同田中学和占地40亩的同田中心小学,对11所村小进行新建、改建,使全乡中小学校告别危房,同田中学和中心小学实现教室标准化、校园园林化、宿舍公寓化,设施现代化;2009年,乡政府还专门投资70余万元在同田中心小学新建900平方米的留守学生公寓1幢,内置寝室29间,配备电风扇、洗浴室等生活设施,让留守学生住在学校也能享受家庭般的温暖。而乡政府却放弃新建办公楼的打算,将原中心小学的旧办公室改造成办公场所,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尊师重教、呵护孩子的动人篇章。
学校牵手为留守儿童“强身健体”
同田中心小学坚持“留守学生就是亲人”理念,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目标考核责任制》《困难留守学生帮扶制度》等7个制度,在留守学生中开展“五自”、“五心”、“五个一教育”活动,通过“问一问”、“拉一拉”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三)班陈兵同学的父母均外出广州务工,父母将其交给祖父母看管,由于年龄相差大,代沟难以消弭,导致陈兵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还经常给老师出点难题,不少课任老师都反映难管。看着陈兵天天消沉,班主任肖老师忧心忡忡,有天放学后,肖老师把陈兵带回了家,饭后肖老师主动与他拉起了家常,象父母亲一样嘘寒问暖。一番暖融融的话语让陈兵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母爱,于是他流着眼泪把心中的苦全部倾诉出来。第二天,陈兵早早来到学校,一个人俏俏打扫了教室,还为老师擦好了黑板,从此陈兵象换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脸上也绽放着久违的笑容。
“一切为了孩子”是同田中学的办学理念,而对留守儿童他们似乎更加情有独钟。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班子成员对留守儿童工作另眼相看,做到了“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放前一步、倾斜一点”。2010年4月,同田中学率先在全乡建立“留守学生之家”,为留守学生配备专门的学习、娱乐和生活场所,免费订阅学习资料和文化娱乐设施;2011年,学校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筹集资金10余万元,与中心小学同步建起了全乡校园图书室,现藏书30000多册,成为留守学生课外活动的好去处;今年以来,学校又开展了“321”帮扶活动,明确学校班子成员与3名“留守学生”结对,党员教师与2名“留守学生”结对,普通教师与1名“留守学生”结对,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为载体,倡议全体老师每月为“留守学生”做一件好事。此举在全乡中小学校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学校纷纷效仿,很快在全乡掀起了关爱留守学生的热潮。
社会牵手为留守儿童“添衣加被”
留守儿童作为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呵护,同田乡在政府主动作为、学校主动担责的基础上,还动员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添衣加被”,致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老总献爱心。乡关工委与同田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保持经常联系,为他们奉献爱心搭建平台,近年来,先后有20多位老板为家乡教育捐资出力,仅罗细泉、罗兵根等人就为候塘、夏家、沿江、龙凤等村的贫困学生助学3.2万元;今年3月15日,从事砂石采掘业的御龙公司老总丁伟,得知同田中学和中心小学部分留守学生学习生活费用拮据,便慨慷解囊,一举资助姜钊、林常高等6人每人现金3000元。
五老注热心。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言传身教,把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利用报告形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好本领,长大后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乡关工委关爱报告分团先后26次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关爱报告,共有2万余名中小学生聆听了报告,受到深刻教育。乡关工委还组织“五老”与综治办、文化站一起开展网吧义务监督,不定期巡查集镇网吧和游戏室,劝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和游戏室,为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家庭传关心。家庭是留守学生成长的港湾,做好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此,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设立了“亲情之家”,开通了“亲情电话”,使学校、留守儿童和家长之间随时保持畅通的联系。尤其是对“问题儿童”更加注重多方合力帮教,不仅从其父母那里得到支持,也把监护人的关怀传递过来。去年以来,中、小学校通过“亲情电话”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电话联系6300多次,学校成为学生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的纽带,较好地弥补了留守学生情感的真空。
(丰城市关工委江全春、饶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