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老风采

景德镇市新四军老战士、老党员王元芝感人事迹

景德镇市新四军老战士、老党员王元芝感人事迹

个人经历

王元芝出生于1925年10月,江苏滨海县人。1941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随部队坚持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参加了对日伪军的大小战斗战役数十次。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解放东北的辽沈等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景德镇市茶场场长,景德镇市商业局党委书记,市委财贸部部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市财办主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副主任(正厅级)。1986年离休,1988年至今任景德镇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主任。

王元芝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连续多次被中央文明办、中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并被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个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 2010年再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作为全省唯一的先进工作者代表赴北京受奖,受到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景德镇市关工委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感人故事

由于受到眼疾的困扰,王老的视力几乎为零。为了及时学习好党中央的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这些年,每天坚持做到“三必听”:早晨,收听中央电台、江西电台和景德镇电台的《新闻》;白天,听老伴读上一个多小时的报纸或重要文件;晚上,收“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此外,他还尽力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和老百姓家中,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收集着来自各方的信息,始终保持思想不停步,头脑常清醒,信念不动摇,终生献给党。

新中国建立后,王元芝先后在茶业、财贸、陶瓷、统战等行业和部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任职期间,王元芝把景德镇陶瓷产业带入了一个有序的、上升的、较快的发展阶段。

  奉献余热报党恩

王元芝1988年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并担任关工委主要领导,至今已23年,在省关工委的指导下,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关工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已建立各级关工委组织839个,发动和组织了8000多名“五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了关工委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全覆盖。这些年来,景德镇市关工委深入青少年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举办了上千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法制讲座,开展了“中华魂《伟大的祖国》”读书活动、“闪闪红星夏令营”、“相约校园、共话成长—‘八荣八耻’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报告,激发出青少年勤奋学习、报效党和祖国的雄心壮志。

王元芝还代表市关工委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议,修缮扩建革命烈士陵园,使青少年拥有一个凭吊英烈、继承遗志的教育基地;王老和关工委一班人每逢重大节日都到基层部队看望慰问子弟兵,与战士共度佳节,经常深入贫困山区小学,看望师生,并为贫困小学改善环境、贫困生迈进校门而奔走呼吁。 为了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能和意志的磨练,市关工委积极配合团市委、市教育局等单位创办少年军校。1995年12月,成立了全省第1所少年军校——昌河海陆空少年军校,1996年12月,景德镇铁路小学成立了全国铁路系统第1所少年军校。现全市先后成立了26所少年军校。这一新的教育形式,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使孩子们在思想、学习、体能、意志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到景德镇市视察工作,在听了少年军校的工作汇报后,欣然题写了“昌河少年军校”的校名。

2008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1990年以来,作为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王元芝深入到企业、车间、职工家中调查研究。当了解到陶瓷企业普遍亏损、职工生活拮据、小孩入学困难,他立即执笔向省政府领导进言,呼吁省政府继续保留给全市陶瓷企业的优惠政策,并拨给解困资金,得到了省政府的采纳。21年来,他与智囊团成员共完成了总数近20万字的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有的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转办,有的以正式文件批转贯彻执行,为景德镇陶瓷企业改革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景德镇市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