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老风采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修水县渣津镇东堰村关工委主任徐盛端

“有困难,找盛端”,这是渣津镇东堰村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从中足以看出村民对徐盛端的信任,也足以反映出徐盛端同志对村民的拳拳义举和大爱情怀。

徐盛端原是该县石坳乡纪检干部,2000年退出“一线”后回到家乡渣津镇东堰村居住。他回家后“退线不退岗”,一头扎进村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是自2006年担任村关工委主任以来,他组织村里一班老党员、老村干部、老教师、老退伍战士、老村民,全身心地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和实事,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徐盛端的事迹屡次得到上级组织的表扬和嘉奖,东堰村关工委被评为2009年度“全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先进个人。

千方百计为困难学子排忧解难

受教育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但由于部分村民家境困难,不少学子时刻面临着因贫辍学的威胁。在这关键时刻,徐盛端和他所领导的村关工委总不忘拉他们一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二组的徐欢、徐喜兄弟俩就是这样的困难户,他们的父母均患上了精神病,父亲走失多年,母亲住进了当地的敬老院,全家经济收入仅靠从教学岗位上退休的祖父的退休金维持。“屋漏偏逢连夜雨”,家中的顶梁柱——祖父于2007年逝世,经济来源完全断绝。当时徐欢在县四中上高中,徐喜在镇上念初中,他们随时都有辍学的危险。眼看徐欢、徐喜兄弟俩辍学在即,徐胜端心急如焚。他首先动员村关工委班子成员为孩子捐款800余元,从渣津镇关工委争取捐助2400元,让孩子继续读书。然后四处奔走,从他们祖父的三十余名学生中募集资金6000多元,发动村民你10元、他20元的捐款,共捐得资金5000多元。老徐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2000多元。几年来,徐盛端为徐氏小兄弟捐得资金17000余元,让徐欢顺利考入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让徐喜如愿以偿地迈进高中大门,如今,徐氏两兄弟都把老徐看成自己的“亲爷爷”,每逢放假回来,他们俩都到徐盛端家一起生活。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去年,迁入村里的移民户子女何贤伟接到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全家却为凑不齐学费愁成一团。老徐二话没说,为其到县关工委争取到2000元助学金。村里的卢斌、卢金中、匡军、王冬冬、卢星雨、卢青等学生均在生活中遇到过经济上的困难,都是老徐一一想办法予以解决的,他们现在都在省内外各大学学习。在村关工委那不甚宽敞的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诸如“问寒问暖问疾苦、送钱送情送关心”,“谁少温暖送温暖、不是亲人胜亲人”,“拳拳慈母心,悠悠关爱情”等字样的锦旗,那是徐盛端关心困难学子真切的印证。

尽心尽意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打工潮的崛起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衍生出一个个令人揪心的问题。近年来,徐盛端带领村关工委将工作重心向留守儿童倾斜,对留守儿童倾注大量的爱心。关工委统一对全村近百名留守儿童一一上门走访,并登记造册,让关工委成员分片区结对关心留守儿童,及时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每当开学,村关工委都要配合学校老师分户走访一次留守儿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每年“六一”儿童节,老徐总是自掏腰包,为所有留守儿童送上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

对留守儿童遇到的困难,徐盛端更是当仁不让地解决。去年一天,一名留守儿童与同学在学校打架,后来遭到同学家长的毒打。老徐带着留守儿童上门理论,为其争取到了医药费。今年上半年,村小学为学生统一订购校服,有四名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无钱购买校服而辍学在家不愿上学。老徐得知后这一情况后,便主动前往学校商量,决定自已本人出100元钱购买两套校服,由学校出资购买两套,使两名留守学生迅速重返了校园。

多方筹措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村里的小学有200余名学生,由于村里经济拮据和上级教育部门经费有限,学校设施落后、设备简陋。徐盛端和关工委的成员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又到处奔走,为改善学校设施筹集资金,竭尽全力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改进学习环境。

2006年夏天,村关工委成员分成两个小组,远赴浙江、广东、福建等当地务工人员聚集地,动员他们为学校建设奉献爱心。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募得款项30000余元,为学校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和四个乒乓球台,硬化了校内路面,修建了文化长廊和两个花坛,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和鼓乐设备。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代表会,发动他们为学校捐钱捐物。2008年,家长车金娥女士为学校捐赠了八块价值2500多元的无尘磁性黑板,老徐马上自掏500元腰包解决运输和安装费用。村关工委成员更是带头捐钱捐物,比如关工委成员卢松如将儿子寄回的1000元生活费捐给了学校,为教学楼购买窗户玻璃,给学生挡风抵雨;今年全体关工委成员自筹资金900余元,买来树苗花卉,自己动手美化学校环境。

前不久,徐盛端又组织召开了全校家长会,一起为改善学校的安全设施捐款。老徐带头捐出200元,家长们也非常踊跃,当场募集资金1万多元。利用这笔钱,学校将教学楼的外墙粉刷一新,更换了栏栅,修补了屋面的漏洞,如今的学校面貌已焕然一新。

坚持不懈开展革命传统和道德教育

东堰村是秋收起义革命烈士徐光华的家乡,徐光华烈士的坟墓也在村子里。徐盛端充分利用这一红色教育资源,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逢清明节,老徐既当组织者,又当讲解员,带领村小的学生娃为烈士扫墓,举行祭奠仪式,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以激励和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几年以来,村关工委还多次在学校和村民中开展关心下一代的教育,让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村入户。在这些活动中,老徐或是组织者,或是讲解员,或是指导者,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他不但将教育挂在口头上,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做一个爱党、爱国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老徐冒着酷暑深入学校和村民中募集救灾款,在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小村中捐得6400多元 ,身体力行地践行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是啊,徐盛端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数年来如一日地坚持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将余热献给关心下一代事业。老徐经常说:“我是一个农民,后来当了国家干部,是党和国家让我衣食无忧,我怎能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