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东乡区关工委工作的几点做法

东乡区关工委夯实关爱基础,创新关爱特色,延伸关爱触角,激活关爱机制,拓宽思路,立足创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少工作走在全省、全国行列,多次受到省、市关工委主要的表扬。尤其是近3年来,关工委特色工作频频出彩,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所在支部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集体,受到中共中央组部表彰。东乡三中留守儿童之家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儿童之家”。“校中建家”品牌在全国得以推广。新华社、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江西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给予报道,奏响了关爱工作的新时代强音。

一、 夯实关爱基础,锻造铁军队伍 

东乡区关工委班子成员深深认识到:关工委是在党委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在职同志参加,广泛团结热心教育的志愿者参与,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群众性工作机构,它与各种协会性质完全不同。因此,他们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进了关工门,当好关工人。上好一场课,打动万人心。尽我所能抓关爱,不用扬鞭自奋蹄。关工委主任陈文是原东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休后,不少协会都希望他能去当会长、主席,一些单位甚至高薪聘请他去当顾问,都被他婉言谢绝。正是因为关工委主任陈文情怀高远的表率作用,该区关工委的铁军队伍才在关心下一代的事业征程中勇往直前。

锻造铁军队伍,该区三管齐下:一是打造精干的团队。对于团队中年龄太大、身体不能胜任工作的,给其颁发荣誉证书,退出关工委组织,把刚从岗位退下来,身体健康,又热心关工工作的同志及时补进岗位,促使关工委班子增添活力。二是打造精干的报告团团队。该区增添新鲜血液,把相对年轻,又有文化知识,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能运用新媒体的同志充实到报告团,提高报告质量。近3年来,吸收了3名省、市作家协会会员、1名讲师加入报告团。去年,报告团上课50多场,直接受益学生超过1.1万人次。三是打造精干的帮扶帮教团队。在全区聚集100多名的“五老”人员参与帮教团队,各级“五老”与各级妇联共同组建56个“代理家长”工作协同小组,团结1300余名妇女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使一对一帮扶帮教落到实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关工委在全市第一个争取政府帮扶资金20万元,数额之大位居全市第一。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陈文主任带头捐款900元。全区关工委成员单位总计捐款超过20万元。他们还坚持文化抗疫,关工委成员撰写诗词书法作品60余篇(幅),为抗击疫情提供精神支撑。此外,全力支持抚州市关工委编辑10多万字的今年第一期《关爱明天》杂志,使之按时按质按量得以出版。

二、创新关爱特色,树立响亮品牌 

3年前,东乡区关工委每年县财政下拨的工作经费只有5万元。2017年,关工委争取区党政主要支持,促使关工委工作经费提高到每年15万元,今年更是提高到20万元,稳居抚州市第一。

创新关爱特色,贵在树立品牌。东乡区从关心贫困学生愿望入手,设立“一对一扶助贫困学生专项资金”,每年由区财政拨专款20万元,确保全区所有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各乡镇相应安排的2万元专款,也都如数如期送到贫困学生家中。关爱报告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区关工委每年都专题召开报告团全体成员会议,总结上年工作,安排新年亮点。要求报告团成员围绕红色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家乡史,与中小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受到学校师生普遍欢迎。同时把多年来的报告汇编成书,填补了本区报告团没有著作的空白。

品牌1:校中建家锦上添花,校外安家全力推进。东乡三中校中建家、寻找代理父母,让留守儿童品学兼优,找回家的感觉。关工委主任陈文亲自动笔撰写4000多字的典型经验材料《打造校中建家品牌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助推该校经验在全省、全国得以推广。去年8月,关工委在调研中发现:校中建家固然好,但学校受寝室限制,还有大量留守学生在社区居住,管理更难。为此,区关工委及时提出实行“校中建家、校外安家”并举,充分发挥社区、民政、学校多方面作用,以金峰街道、孝岗镇大富社区为试点,兴建“四点半学校”,打造留守儿童之家,添置课桌、书橱、书籍、乒乓球桌等。此举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难题,赢得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品牌2:坚持迎春捐资助学,福泽贫困学生。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每到春节前夕,区关工委坚持举办迎新春捐资助学活动,把全区3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和监护人召集在学校大礼堂,给每个学生颁发1000元压岁钱,教育他们知恩感恩,读书成才,报效祖国。该活动已经坚持整整3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光是今年春节前就一次性募集发放资金34.4万元;加上省、市、区下发的扶助款,全区每年都有1900余名贫困生得到扶助,金额达190万元以上。在活动仪式上,爱心捐赠企业家、受助学生、关工委分别发言和讲话。该活动已经形成品牌,做到了3个固定,即:资金固定(每人1000元)、时间固定(每年春节前夕)、筹资渠道固定(财政专项划拨、企业捐助、关工委10多个成员单位捐献)。“有困难,找关工委”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贫困学生得到了物质和精神双重利益。

三、延伸关爱触角,拓展帮扶领域 

东乡区以区乡村三级联创为抓手,联手三方(家庭、社会、学校)为载体,把关爱工作向企业和社会拓展,联合有关单位印发《关于加强企业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在东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召开“党建带关建促进会”,实行“典型引路做示范,一步到位上水平”,现有36个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关工委组织,实现了机构、人员、场所、经费、活动五个到位。区关工委负责人亲自指导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组建由29名老农技工作者组成的科技扶贫队,帮助农民建立稻高产示范基地2万亩,开辟示范基地150个,实现粮食增产2084万斤。2019年,该局关工委所在党支部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集体,受到中组部表彰。此外,区关工委指导帮助东乡三中留守儿童之家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儿童之家”。关工委连续多年培育、宣传、推广这一典型,使得全区82所中小学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四、激活关爱机制,形成兵团作战 

东乡区关工委着力打造“11611工程”,推动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科学关爱机制,打破过去单打独斗的僵局,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机制新格局。区关工委联合发起,党政群部门单位牵头,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每年关心100名残疾儿童、1000名贫困儿童、600名留守儿童、100名贫困大学生、100名问题类青少年。进一步完善区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挂点帮扶、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机制。省关工委主任傅克诚、市关委主任谢发明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激发关爱机制,离不开荣誉激励。区关工委先后授予2800多位志士贤达“关心下一代事业爱心人士”荣誉称号,58个集体被授予“关心下一代事业爱心集体”称号。眼下,他们又在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关工委工作。提出了“典型抓示范,一步到位上水平”的要求。所谓典型抓示范,就是确定10家企业试点,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36个企业成立关工委。到今年底,力争123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关工委组织全部覆盖。此举开全市、全省。 多树典型,多抓亮点,多出经验,多创品牌,东乡区关工委精心呵护祖国的花朵,不断奏响着充满和谐、洋溢真爱的新时代浩浩强音! 

(东乡区 杨金高 姜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