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三史”教学常态化 “三教”合力育人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又是实施“十三五”计划启始之年。值此,崇义县关工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坚持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党史、国史、家乡史“三史”教学常态化,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合力育人才,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乡“三爱”情怀,使他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一、学习“三史”  培育“三爱”

回首过去95年前,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国家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贫穷落后,战乱不断,人民生命涂炭,身居水深火热之中。幸运在19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当今,大家都放声高歌《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着我们走进那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爱党是爱国,爱国要爱家。事实证明,有国才有家,国强家殷实,这是爱党爱国的重要基础。我在崇义工作生活已65载,对当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邓小平、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这块中央苏区红色土地,给我留下了宝贵的革命传统精神。这里,山上是银行,地下是宝藏,是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举目有“天然氧吧气清新,绿谷阳岭鸟唱林”、“阳岭新城如画美,玉宇琼楼映霞云”、“文塔层层绕雾云,飞檐叠叠风铃吟”、“梯田叠叠月半轮,甘泉叮当水鸣琴”、“湖光百里荡涟漪,山色千重鸟声频”、“齐云山高冠南岭,终日雾腾伴白云”、“聂都溶洞一群群,地下宫殿此中寻”、“百果野生君子谷,甘醇佳酿刺葡名”的美景所恋迷,从而深深爱上了这块土地,相信崇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二、合力“三教”  共育人才

建设更加美好的崇义,需要人才助力作支撑,培育好人才。所以,要统筹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力,共同培育好接班人,开创未来,不忘初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崇义新的变化,也不能忘记昨天的历史,要牢记95年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崇义人民的命运,结束了内忧外患,贫积脆弱的悲惨命运,使崇义人民过上了基本的小康生活,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进步中国。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在当地党政领导下,以“五老”为主体的群团组织,担负着为青少年立德育人健康成长的责任,做好文化自信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实践证明,我从20年来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感悟,关工委就是发动和组织“五老”,为青少年立德树人,培育人才,做好社会教育这项工作,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

三、面向未来,立德成才

——要教育好做父母的人,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对孩子的育人观。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身之道,世世代代都在传承“兴家立业”的家风美德,祖祖辈辈都在发扬“家和万事兴”的家教传统,年年岁岁都以家教家训的良好家风培育好后代。《中华姓氏通鉴》对家规曾经记载:“敦孝行,百行孝为先”、“敦孝弟,睦宗族,明礼让……”。古代唐朝工部侍郎黄峭山,他对儿孙们的家规里记载:“敬祖睦宗,孝敬父母,和睦兄弟,严教子弟……”。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好家孝,严格好家规,传承好家风,培育好下代。

当今盛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倡导“和谐”美德,把它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容之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视为国之魂、民之根、人之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学教实践活动,倡导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德的重要力量和支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家规、家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事实表明,有了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后一代人的健全品格和美德,影响着下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心灵性格、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我们要十分珍惜,持之以恒。

现在,改革开放,民富国强,城乡一体化。同时,也伴随着未成年人的思想比较活跃,对生活的享受需求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诱发出现道德缺失,家教错位,产生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企盼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天,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好逸恶劳。面对这些新的情况,父母要对孩子端正育人观念,在新的形势下对孩子的培育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使家庭成员都能够“和为贵、谐为安、和谐事、代代传、居家和、一家兴,共同统一全家人的行为规范。

——要教育好家庭的长辈,做到言传身教,以榜样行为引领孩子。

事实表明,家庭中的长辈言行是典范、是标杆、是榜样,对后代起着引领作用。古人云:“教子无秘诀,言传加身范,常以严律己,又能宽待人”。古往今来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代京戏《红灯记》中也有句台词说:“种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下一代。

经验证明,家庭中长辈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塑造着家人的品格,影响着全家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道德素养、为人处事、成人成才等,无不打上烙印。前不久,在报刊上曾经发表过一则消息:“一个留级生自白说,我没法不留级,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都不回家,爸爸拿我来撒气,有时看到爸爸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我们对这个孩子的自白,警示做父母的深思。所以,家庭的长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出好榜样,做到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带出好后代,这是历史的经典。

——要教育好做晚辈的人,感恩回报孝顺,立志成为合格有用人才。

青少年晚辈,要懂得少壮不努力,就没有将来的幸福,“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求学”,现在只有刻苦学习,掌握好本领,明天才能够有能力感恩回报国家和父母长辈。

自古,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有感恩回报尊老爱幼的美德。古代东汉时代的黄香,誉为“香九龄,能温蓆”,彰显了他对父母感恩的高尚品德,被闻名“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孔融幼小时,就传颂他“融四岁,能让梨”,体现了他对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

现代,我县清华大学“博后”学位的邱德龙,是书香门弟,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在上世纪80年代高考中,一举考入了清华大学,连读“博后”,一直留在清华大学当工程师,参加了北京奥运“鸟巢”场馆建筑设计,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还有,2015年我县理科状元吉登仁同学,苦读苦钻,以超众的优良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当代,“神童”张立勇,是我县茶滩獭坑山沟里人,祖祖辈辈种田劳作,因家贫穷,不得而意从县职业中专辍学,远离家乡到北京清华大学当了一名切菜工,坚持业余自学英语,参加“托福”考试一举闻名,成为清华大学的英语教师,现在他是一名中国关心下一代关爱基金会的志愿者,从事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受人称赞。“枪王”何祥美,也是我县思顺新地山旮旯的人,他因家庭困难,初中辍学,毅然参军,在军营刻苦训练,成为了一名海、陆、空“三栖”作战全能,授予全军“爱军精武模范士官”,现任团职军官,成为了全军官兵的学习榜样。

中小学生未成年人的感恩回报,既要重在语言上,更要贵在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守信举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

一是,在家里要用孝顺之心,美德之行,良好的品行,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到上午上学时,对父母说声再见,回到家里时,问声父母辛苦啦!对父母的呼叫要应随即到,父母开言不能顶嘴,晚上不可以随便外出和外宿,在家里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给了自己的生命,给了自己温馨的家庭幸福成长。

二是,在学校要学好本领,学业有成,做一名身体好、思想好、学习好“三好学生”。在学校见到老师问声好,老师讲课要集中思想听讲,听不懂的地方要站立当面向老师提问,布置的作业要认真按时做完做好,老师的告诫要虚心听取改正。要牢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时不努力,就没有将来的梦圆,懂得现在的勤奋学习,明天就有能力感恩共产党,回报祖国。

三是,在社会上要举善崇德、诚实守信。要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文明礼貌,法律面前有敬畏,不能以身试法,违法违规,将来走向社会勇于创新,永不停滞,经受考验,做一名德智双全的合格人才,以实际行动感恩回报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

(崇义县关工委:黄俊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