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做好“五个结合”文章 精心呵护祖国花朵

石城县关工委坚持教育、关爱、培养为己任,创新思路,丰富载体,积极探索,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做好“五个结合”文章,凝聚关爱合力,共同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爱心空间”。

做好关工委机构与民间机构结合文章,打造互助平台

关工委与民间关爱机构相结合,围绕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共同做好困难群体青少年关爱帮扶。石城县关工委、老干部局和教育局为女青年吴玲创办的“炬人育星”留守儿童学校提供办学经费、场所等便利条件,利用周六、周日对18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语文、数学、书法美术等课程辅导。针对青少年上网问题,石城县成立网吧义务监督员,目前该县有县级“五老”13人、乡(镇)“五老”9人;创建“零犯罪”学校(社区)102个;设立校外辅导站13个,有21名老同志参加;举办81期“家长学校”,有3300余名家长受到教育;共培训3000多名农村青年学习科技知识。

做好关工委资源与民间资源结合文章,实现资源共享

关工委依托文化综合站、村级宗祠祠堂等场所,设立青少年教育活动室和教育基金会,整合多方资源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珠坑乡关工委依托乡文化综合站,筹资3万余元组建“留守儿童之家”,新设立关爱留守孩办公室、心理辅导室和留守儿童兴趣班等,组织志愿者免费为留守儿童开展兴趣教学和心理辅导。该项目也获得省关工委、民政厅和财政厅扶持的5万元建设资金。屏山镇长溪村关工委和屏山村关工委分别利用赖氏宗祠、景玉宗祠成立教育基金会,筹集基金100万元用于“激励小学生,扶助贫困生、奖励高材生”。两大教育基金会共扶助贫困生52人,发放资助款及奖学金23万余元。

做好官方资金与民间资金结合文章,加大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关工委、团委和妇联等项目资金,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引进社会捐资、公益助学等民间资金,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活水”。石城县委、关工委和教育局等领导先后为中国关工委联合安利公司捐赠的50万元“春苗营养厨具”、中脉道和基金会捐赠的84万元卫生保健设备及20万元“爱心包”提供“绿色通道”。木兰乡关工委主动联系木兰同乡会为新河小学1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赠送学习用品和8000元慰问金。琴江镇长乐村关工委发动“五老”、党员干部及群众成立修路理事会,筹资50余万元新修长天中小学、长天公立幼儿园周边水泥路2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出行。

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家风民风结合文章,筑牢思想防线

石城县关工委开展以“党史国史家乡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内在因子,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目前,该县各级关工委组建报告团(组)52个,报告员246人,参与宣讲的“五老”500余人,深入乡(镇)、村(社区)和学校举办宣讲报告会1100余场,受教育青少年达到14万余人(次)。小松镇小松村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参观文体休闲广场、“九曲”之源排水系统和客家风情建筑群,欣赏红色事迹文化墙,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充分利用特有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莲香文化等内涵,帮助青少年树立爱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的信心,打牢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

做好关工委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文章,创新帮扶载体

石城县关工委主动与当前开展的脱贫攻坚战相结合,积极开展“大手握小手,听党话、跟党走,‘双千’工程”活动,动员广大“五老”、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2600余人,筹措扶贫助学资金120余万元,结对帮扶7000余名“留守儿童”和“贫困生”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丰山乡关工委组织36名“五老”联合扶贫工作队建立10个连心小分队,为33名留守儿童、残疾少年和贫困生实现了“微心愿”。木兰乡关工委统筹12万元资金,资助15名贫困家庭子女,实现了164个“微心愿”。琴江镇长乐村关工委依托社区活动中心,设立留守学生亲情家园,与挂点扶贫单位一起开展“微心愿”亲情帮教。

(赣州市石城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黄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