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感恩奏响和谐乐章

感恩奏响和谐乐章

赣州市定南县一小校长张友达


定南县一小创办于1906年,沐浴百年教育风雨,见证了历届党和政府关心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光辉历史。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小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直在全县领先,在全市居先进水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学生3340人,61个教学班,教职工190人,其中专任教师160人。

多年来,我校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德育人”的办学思路。学校德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县乃至全市的先进行列,尤其是我校的感恩教育工作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一句话,催人奋进;一首歌,激励人生;一篇美文,感怀终身……如此浓烈的教育效果源于“感恩教育”这一鲜活的德育载体。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的培养和主体人格的构建过程。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社会上和当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会感动、不知感恩和任性、冷漠、自私的心理和行为,我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同时,依托“一校一品”工程建设,开展了“诵读中华经典,培育感恩新人”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一)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让学生认识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养之恩、他人的关爱之恩,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尊重他们;让学生在感恩体验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回报恩情,鼓励学生“在家里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让报恩成为一种习惯。

(二)珍爱生命,感悟责任。让学生感悟到真情回报,不只是对父母、老师、帮助自己的人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要珍爱生命、刻苦学习,以自己成人、成才来回报父母、老师、祖国和社会,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实施“感恩教育”的情况

开展德育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唤醒道德动机,拨动道德情弦,形成道德要求,产生道德行为,内化道德素质。实施“感恩教育”,我们主要从七个方面着手。

(一)、成立“感恩”组织。2005年12月,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班主任和部分学生家长为成员的感恩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感恩教育”的目标定位,计划制定,部门协调及过程的评估,从而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全面启动,为扎实推进感恩教育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培育“感恩”文化。学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板报、宣传长廊、展板、国旗下讲话、校报校刊、电视台等传媒,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意义,着力营造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精心培育感恩文化。

(三)、制定“感恩”方案。本着以人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感悟生命、重在体验的思想,制定了以“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为主线的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并通过“十大”感恩系列活动在全校分层铺开。

(四)、推进感恩活动。为把感恩的思想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我校着力进行了十个方面的感恩教育。

▲召开感恩班会,学习“八荣八耻”。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感恩教育的内涵所在,“八荣八耻”的提出一方面高扬了正义与道德的标准线,同时又提出了非正义和非道德的警戒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少年儿童从小就要明确荣耻,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同时,我们聘请了县委机关关工委老领导为我校“校外义务德育辅导员”,老领导们不辞辛苦进入课堂,激情满怀、生动形象地给孩子们宣传“八荣八耻”,教育效果在广大师生中反响极好。

▲感恩社会的关爱。组织“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关爱弱势群体,每学期的雷锋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探望老人,为敬老院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接触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学年利用父亲节、母亲节学校组织“亲子活动”,举办主题队会等形式,让学生体验父母恩、父母情,引导学生通过做家务活,说知心话,给父母揉肩捶背、洗脚等形式回报父母。

▲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教师节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学生自选“八个一”(寄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点一首歌、写一首诗等),表达敬师之情。同时还在全校开展“尊师爱校”文明班级评选活动。

▲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手足情”、“牵手求学路”为主题的征文竞赛、演讲比赛;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我为班级添一份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的道德情感,知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生道理。

▲感恩自然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护一片绿地,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本学期组织学生在山体公园,举办以“爱我定南,弯腰行动”,清理了山体公园里的全部垃圾。

▲启动“经典诵读”工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每年举办读书节,让学生读诵《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三字经》、《孝经》等经典著作,让学生在中华千年智慧的海洋中遨游,在中华千年感恩文化中涵泳,让读书成为习惯。

▲唱经典感恩歌曲,陶冶感恩情怀。《孝经》说:“移风易俗,莫良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课间循序播放经典“感恩”歌曲,掀起全校齐唱感恩之歌的热潮,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把感恩的意识植入心田。

▲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汇报演出,将学校的感恩教育的阶段成果艺术再现在舞台上,使感恩教育得到升华。

▲筹建“感恩”展览室。学校正在筹建感恩教育展览室,用大量的实物、资料和图片,充实展览室,内容涉及父母、老师、社会、自然等方面,用鲜活的实物、精美的图片、震撼的文字敲打师生的灵魂,引爆师生的感恩激情。

(五)、开发感恩校本课程。实施感恩教育,离不开校本德育课程的有力支撑。同时还在课题研究方面投入了人力和财力,不同年级相应承担了感恩主题班会,感恩美文、诗歌、警句,感恩文化环境,名人感恩榜样等课题研究,把学校的感恩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

(六)、扎实四化策略,深化感恩教育

1、感恩教育常规化

①用经典美文陶冶感恩的情怀。

以“读书节”为平台,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诵读,将经典诵读内容分年级编排,形成了诵读梯级系列,师生共背经典,沉浸在经典的智慧与乐趣里。

②抓细节培养感恩的习惯。

学校制订了《定南县一小各年级感恩教育习惯培养目标》,利用班队课时间,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抓细节、分主题进行感恩细节和行为习惯训练。同时,用“定南县一小学生十会十从”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

③讲故事分享感恩的快乐。

每班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时间开展讲述自己亲历的感恩故事活动。每班推荐1-2位“感恩标兵”参加红领巾广播站的“感恩故事会”栏目,让学生在真人、真事、真情中感动,分享感恩的快乐,为下一次的感恩行动铆足劲头。

④评“标兵”激励感恩的行为。

通过感恩实践行动,全校在各班评比推荐的基础上评选“感恩标兵”“孝敬标兵”,参加期末全校表彰。

2、感恩教育生活化

①、集中教育。每学期的第壹个月定为“感恩教育”重点月,各班级紧紧结合学生生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一次集中教育。

②、感恩行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督促学生把感恩的行动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感恩教育全员化

在广大教职工中做好动员工作,达成人人都是德育人,人人都是感恩教育的实践者、人人都是学生感恩实践领路人的共识;形成全员参与感恩教育的良好局面;细化分工,做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职责。

在全校学生中循序渐进开展感恩实践体验活动。以学校为“练兵场”,以家庭、社区为“主阵地”,形成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网络。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依托“五老”宣讲团、教育专家组、本校讲师团三支队伍,办好家长学校。学校注重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工作,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开展“百名老师访千家-----每周访一生”活动,进一步融洽师生、师长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感恩教育创造了和谐的氛围。家访中特别注重关爱“留守孩”、“单亲儿童”、“贫困生”,把他定为“需要家访”、“应当关爱”的对象。确保全员参与,全员受益。

4、感恩教育课题化

我校成立并拟定申报省级或国家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研究课题。在研究中不断收集资料、总结经验,探索深化感恩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

(七)深化“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把感恩教育与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起来,把感恩报恩活动作为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把感恩活动成果列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每学年底评选“尊师重教”班,“感恩标兵”、“孝敬标兵”、“感恩家庭”若干个,使“感恩教育”长期化、制度化。

三、实施“感恩教育”的成果

自2005年12月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学校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项项德育活动生机勃发,一幕幕场景感人至深。学校舆论更加良好,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奋发之情更加高昂,感恩之心更加强烈。

1、学生天天进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感恩教育犹如及时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真善美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在天天变化着:以前在家从不做家务的孩子现在会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家与父母长辈争电视频道的孩子学会谦让了;乱花钱的孩子懂得珍惜了;彬彬有礼的孩子多了;孩子们学习更刻苦了;做好事不要报酬不留名的“小雷锋”多了……

2、家长大力支持。广大家长对我校的“感恩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有的家长说:“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是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结果,更是老师对孩子们孜孜不倦教诲的结果。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加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祖辈、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有的家长说:“感恩是种子,我相信它一定会在孩子的心中发芽、长大,它也必将伴随孩子一生,终身受益。”……

3、学校硕果累累。“感恩教育”的开展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给学校的发展添上了腾飞的翅膀。七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全县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第壹,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基地、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的实验校、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学校”、省社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省“先进单位”、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2007年以我校为首的“感恩教育”被评为江西省“十大德育创新案例”。七年来,几乎赣州18个县市都有领导、老师前来考察学习我校的“感恩教育”经验,我校现已经成为我县基础教育的品牌学校和对外展示的窗口学校。以我校为首的“感恩教育”让更多人认识了定南。“感恩教育”犹如一面旗帜,引领着定南教育走出了赣州、走向了全国。

四、实施“感恩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强调感恩教育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重视感恩教育的开放性,提高家长、社区的整合力度。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可能有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上。

(3)遵循感恩教育的规律性,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学校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征,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而不是一味灌输如何重要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老师要意识到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4)尊重感恩教育的平等性,时时刻刻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育者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就是说,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双方互相尊重,感情才相通,内心深处才能产生共鸣,学生才会真正地得到感恩教育。

(5)突出感恩教育的情感性。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育学生以德报德,不能以德报怨。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

“感恩教育”所带来的变化太多太多。一张张甜美的笑脸,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封封感恩的书信,一群群文雅的孩子,就像一个个和谐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和谐的乐章。如今,感恩教育在全国已经蔚然成风,我校将继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推进“感恩教育”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培养有感恩之心的健全的下一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