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资讯

南城县关工委开展“联手织网”活动

2017-07-27

2016年3月,抚州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2016)4号文件,决定在全市开展“联手三方,共织关爱网”活动(以下简称“联手织网”)。为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南城县关工委主动作为,先试先行,有效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找准抓手,精准发力

一是抓舆论导向。县关工委针对“联手织网”的普识度、影响度和知名度还不算高,许多人对该活动还不很了解和理解,甚至还有误解和曲解的情况,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一是善于向领导宣传。凡是上级召开的会议、下发的文件、开展的活动、领导讲话和批示,都在第一时间原原本本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的指示精神、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二是着力向社会宣传。凡是“联手织网”活动带全局性、指导性的重大活动及其重要信息,都邀请县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此外,对突出的典型单位和先进个人,还制作成展版、宣传折页和专题片在有关场合展示。三是积极向外宣传。通过向国家和省、市、县各种报刊、微信、网站等媒体投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一年多来,该县共撰写“联手织网”活动有关稿件70余篇,先后有60余篇被各级媒体刊用。二是抓典型示范。高度重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确定了上唐、里塔2个乡镇,县教体局、实验中学、里塔中心小学、路东村、凤凰路社区等基层单位作为县关工委开展“联手织网”活动的联系点和示范点,加强指导,先行先试,在取得经验之后,再总结推广,实现重点突破,层次推进,协调发展。三是抓载体牵动。县实验中学为了同家庭一起做好学生德育的加法和乘法,先后推出了系列载体建设:设立家长开放周,办好家长学校和手机家长学校,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开通“家长与孩子”爱心互动视频,开设家风家教讲堂,改革创新家长会,开展家长赠送孩子“压岁言”竞赛活动,这些富有创意、生动具体、喜闻乐见的载体,为呼唤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爱心桥”、“同心桥”,也为“联手织网”提供了有用有效的平台,受到了各方的好评,该县及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召开现场会,在全县推广。同时,在全县县直有关单位中开展“十联”活动,即:联手施教、联手普法、联手维权、联手治乱、联手管网、联手帮困、联手健身、联手科普、联手走访、联手抓点。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努力把“联手织网”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证。

二、聚焦主题,凝聚合力

一是抓好教育。主要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来开展,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年多来,县关工委联手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三史”“三爱”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比赛,读书教育活动围绕了学习“三史”“唱响‘三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分小学、初中组开展了演讲、讲故事、命题作文比赛。比赛现场,县关工委领导及县关爱报告团成员,县委宣传部、教体局等部门领导出席了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联手县文广新局在县图书馆在二楼少儿多功能借阅室举办了“庆国庆少儿讲故事活动”。来自县实验小学、县一小的12名选手上台参与讲故事活动,近百名学生和家长到场聆听。通过比赛,有效地向青少年儿童传递了中华民族精神正能量 ,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党爱国情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清明节期间,县关工委与县党史办、县教体局及有关中小学校联手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争当筑梦少年”清明祭扫活动。县关爱报告团成员、离休老战士张文,县革命烈士陵园的守护者、老劳模刘锋先后为分批次前来赵博生烈士纪念碑和县革命烈士陵园参加清明祭扫的9所中小学校4000余名学生作了7场革命传统和革命烈士抛头颅洒鲜血的英勇事迹报告,使到场的学生受益菲浅。另外,县关工委还充分发挥县关爱报告团的优势和作用,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五老”下到中小学校,上了42堂生动活泼的以“三史”、“三爱”、“家教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报告讲座课。期间,为了使活动更鲜活、直观,老校长宋国孝还将潜心2个余月创作的《传承长征精神共筑复兴之梦》系列剪纸作品长卷送至各学校进行巡回展览。与此同时,各有关单位及中小学也先后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教育、红色基因教育、“三史三爱”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政治定向、思想引导、道德滋养、精神抚慰、法治保障和文化支撑。如县一小积极开展中华美文经典诵读活动,县二中、株良一中邀请中国校园感恩励志讲师团的专家到校开展“践行中国梦,让生命充满爱”感恩励志演讲,县实验小学开展“和美教育”活动,东方红小学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我的少年梦”主题队会活动;县职业中专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株良镇、天井源乡和建昌镇中心小学,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办学,他们充分利用当地从姑山文化和建昌文化资源,自编校本教材《追梦教育》《从姑文化》《走进建昌》,开展家乡史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该县各中小学校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及主题教育活动320余场次,使该县4万余名中小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二是联手帮困。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困境儿童,包括留守儿童和“失亲、失教、失管、失学、失足”等特殊群体,进行扶贫、济困、救孤、恤病、助学、帮教等活动。做到既抓民心工程,使青少年受到教育,又抓民生工程,使青少年得到实惠。通过专项资金争一点,办公经费省一点,党员干部助一点,“五老”队伍捐一点,爱心人士(企业)募一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帮助一些急需得到帮扶的困境儿童。作为牵头单位,县关工委率先带头,一年来,共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拿出1.2万元,同时筹集资金3万余元,先后资助了“五老”一对一帮扶帮教结对特困生52名。并先后于去年和今年“六一”前夕,拿出4800元购买文具及体育用品,前往县一小、二小、盱江幼儿园、里塔镇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幼儿园,看望了在校留守儿童,为他们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节日的慰问与祝福,与孩子们共迎六一儿童节。南城一中组织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贫困生活动。做到资助与教育同举,帮困与树人并重。该校每位党员教师每学期结对帮扶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在校“子女”,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密切关注他们在校的成长历程。县实验中学以“国际幸福日”和“扶贫日”为契机,每年举行“以爱育爱用心筑心”的爱心捐资助学活动和“助学一日捐”活动。该校捐助活动得到众多爱心人士的慷慨帮助。据悉,仅去年6月至今年6月,就有十多位爱心人士向该校捐助12万余元,加上师生及部分学生家长的捐款和义买所得,共募集到善款21.6万余元,这些善款已全部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去年5月31日,由南城团县委和上饶银行共同举办的“携手关爱留守儿童聚力点亮微心愿”活动在田中小学举行。活动为田中小学的5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文具盒、铅笔等价值5000余元的学习用品。他们以实际行动呵护留守儿童学习成长,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同时,鼓励他们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全县各单位部门在“四进四联四帮”活动,每个单位部门都至少联系帮扶了两名以上贫困学生。另外,去年,县关工委成员单位县民政局、财政局拿出了120万元用于资助当年考入大学的180名特困学生,给予特困学生每人5000元的资助。去年8月18日,南昌南城商会企业家一行从南昌回乡,来到南城二中开展帮困助学活动,为该校20名贫困学生送去了4万元的温暖和关爱。去年4月29日和今年6月7日,里塔镇创业成功人士王登旺和谭斌,情系家乡教育事业,先后向里塔镇大乐小学、里塔小学捐赠了价值4万元和5万元的校服。抚州龙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份落户洪门镇,经过几年发展,企业产值效益一路攀升。为了更好地回馈社会,去年7月,企业放弃了计划预算中的4周年庆典活动,把用于庆典的1.2万元资助12名贫困生。来自上海贵和爱心团队的爱心使者们连续第四年走进上唐中学献爱心、送温暖,资助品学兼优学生及贫困学生。毕业于上唐中学、现就读南城一中的贫困学生吴仟齐,小时候因火伤导致面部毁容。上海贵和爱心团队不仅每年对她在学习上进行资助,还与上海曙光医院联系,免费为其做整容手术。据介绍,吴仟齐整容手术先后要进行六次,累计费用需近百万元,目前吴仟齐已成功施行了两次手术。崔兰是上唐中学初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家庭特别困难,住房破烂不堪。上海贵和爱心团队为她家资助5万元建房费,目前新建房屋基本竣工,只待装修入住。这些年,上海贵和爱心团队先后对上唐中学的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进行了爱心资助,累计捐赠各类善款总计逾百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全县新结对贫困学生1200余对,社会各界共为贫困学生捐物900余件,捐款320余万元,充分体现了各级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强化保障,支撑有力

一是强班子。配齐配强了县关工委领导班子,有4名担任过副县以上实职的领导,担任正、副主任和顾问,去年年初老主任因年龄原因提出辞呈后,县委很快就任命了刚刚退休、原县政协主席接任。乡(镇)党政班子换届调整后,相应的关工委班子得到了及时调整充实,普遍是在一个月之内同步进行,均召开了党政班子会下文予以确定,而且是按县关工委文件要求统一配置:乡(镇)关工委由党委书记任名誉主任,党委专职副书记任主任,分管组织、宣传、文教的乡镇党委委员或乡(镇)长任副主任,1-2名德高望重、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任常务副主任,财政所、民政所、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团委、妇联、中小学校等乡(镇)所、办单位负责人及若干离退休干部等为成员,办公室主任由乡(镇)党政秘书兼任。与此同时,县教体局和中小学校也就本单位关工委班子的配齐配强按县关工委文件的统一要求进行了调整充实,下发文件报县关工委备案。

二是扩队伍。“五老”队伍是关工委工作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五老”发动的程度决定“联手织网”工作的深度,是重点,又是难点。针对农村“五老”队伍缺乏,甚至匮乏的状况,县关工委采取“四放一培”和“五个一批”的办法,着力抓好基层“五老”队伍建设。即放宽视野找人,放开大门进人,放松环境用人,放活政策留人,搞好“五老”队伍培训。领导谈话动员一批,做好工作推荐一批,上门求贤聘请一批,关心关爱凝聚一批,表彰先进带动一批,把那些有觉悟、有影响、有爱心、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党员、老村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退伍军人、老科技人员、老“七站八所”优秀人员吸纳到“五老”队伍中来。目前,基本上实现了“村十、乡百、县千”工程,全县有“五老”队伍1600余人。

三是定制度。为了保证“联手织网”工作能够走向经常化、常态化、长期化的轨道,县关工委着力建立完善了一套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完善了县关工委主任办公会制度、县关工委驻会领导成员分工协作制度、县关工委成员单位每半年一次例会制度、县关爱报告团例会制度、县直有关单位“十联”情况定期汇报制度,中小学开展“联手织网”活动每季度一汇报制度、联手织网工作定期督查汇报制度,等等。为了使制度走下墙,走上行为规范,走进新常态。为此,去年9月份以来,县关工委深入到全县12个乡(镇),42个村(社区)、32个中小学和部分县直单位,重点督导和调研各项制度落地生根的情况。

四是建阵地。阵地就是载体,就是平台。建立与时俱进,喜闻乐见,多层次、多样化、强有力的阵地,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目前,可用、能用、适用的阵地缺乏,尤其是农村,传统阵地已经“荒废”、“消失”,新型阵地廖廖无已,“五老”队伍无用武之地,有力使不上劲。针对这种情况,县关工委十分注重强化阵地意识,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多种形式的阵地建设。如:繁荣校园文化,强化德育元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办好农家书屋,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增强青少年向上向善的力量;改革创新家长会,开设家风家教讲堂;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办好青少年道德与法治讲堂;办好宣传栏、文化墙,浓厚思想政治文化氛围;建立村民说事拉理理事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南城县委关工委 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