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 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记会昌县筠门岭镇关心下一代工作纪实
会昌县筠门岭镇共有29个村居委会,317个村民小组,46414人口,现有26所学校,其中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6所,初小、学点14所。有初中学生2368人,小学生5524人,有教师358人。该镇关工委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着力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调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创新工作方式,抓组织协调,抓硬件建设,抓活动育人,有力地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顺利开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积极配合
筠门岭镇党委政府对下一代教育工作十分关心,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专门成立了筠门岭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肖斐杰同志担任名誉主任。其它党委领导和一些老干部为副主任,教育、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返聘一名身体好有强烈事业心的二线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并经常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1)成立教育奖励基金会。筠门岭党委、政府为振兴教育,富民强镇,于2009年6月正式成立了“教育奖励扶持基金会”。“经济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希望在教育,”实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
基金会为履行章程义务,除激励良好学子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学有所成,早日成才外,还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广泛宣传和倡议募资捐款。这一义举,得到了故乡仁里的有识之士、机关干部、儒士商人、时代英豪的鼎力资助,2011年7月止共实现募资总收入696798元人民币。其中(2009年428996元,2010年129947元,2011年137855元),举办了三届颁奖大会,共奖励良好学子249人,其中,硕博连读生1人,研究生17人,大学一本生35人,二本生125人;小考全镇前十名25人,中考全镇前十名25人,高一、高二在读生全县前十名21人。共发放资金197600元,其中2009年57400元,2010年69100元,2011年71100元。目前基金会还有结余资金计482885元。
(2)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从2010年至今,投入资金2090万用于学校建设,其中,初中1050万,中心小学540万,长岭中心校500万元;党委政府还把2011年定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年,整合社会资金200余万元,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把全镇十五所村级学校全面改造,真正做到校有绿意,园有墙报,级有评比,班有栏目。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项物品都有育人功能。
(3)建立镇文化活动中心。为丰富学生假日生活,党委政府投入资金30万元建设一座功能齐全,规格较高的文化活动中心,让学生假日里在活动中心看书、写字、读报。另外,党委政府还编印《筠门岭赋》乡土教材,全镇7000余名青少年人手一册,每天朗读,让家乡的秀丽风光印记在他们的脑海中,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充分领会上级关工委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该镇关工委严格按照县关工委的要求,在班子会上就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及时制定了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施方案,并把此方案复印至各村、中小学及相关单位关工委,同时要求各成员单位进一步提高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工作职能,促进镇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①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全镇共有留守学生826人,占学生数12%,各校关工委协助教务组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学生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②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关工委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良好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体系建设。
该镇关工委认为,教育工作相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校关工委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优化,镇、村、校关工委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如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朱志华平时爱玩电脑,对学习不感兴趣,后在中心小学关工委和门岭村关工委的“五老”及其父母的教育下,现在学习兴趣明显好转,成绩进步快。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曹小平凭身高马大,常有欺负小同学的坏习惯,经过老师、及“五老”干部的谈心、教育,现在变成了经常得到班级、学校表扬的好孩子。半坑小学五年级学生何国清,上课经常打吵,对人没有礼貌,学校老师、家长、同学及村关工委的干部经常与他足膝谈心交流,后转变很大,现在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开展关爱活动
1、对青少年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和道德教育活动
镇关工委继续在青少年中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以及“公民道德建设”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政治老师、班主任这一教育资源深入村、社区和学校,让青少年知党、信党、爱党、永远跟党走,并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质。
2、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扶
镇关工委历年来把失足少年的帮扶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定期对这部分青少年进行走访、看望和慰问,同时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化解心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镇关工委协同镇司法所和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积极引导、纠正具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而努力。为使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镇、村、校关工委“五老”协同司法部门和学校,定期进行普法教育,使他们受益匪浅,“五老”参加普法教育44人次,受教育学生7000余人次。
3、加强网吧义务监督工作,为建设绿色网吧做贡献。
全镇有15名“五老”担任义务网吧监督员,定期监督网吧及周围环境,净化网络环境.打击不良文化市场和网吧的违规经营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4、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元旦”,“五四”,“六一”,“国庆”,“重阳”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宣讲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史、镇史和村史,在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增民心,扬国威。把重阳节“尊老敬老”和感恩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该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积极发挥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全镇人民的肯定。镇关工委工作思路新,作风正,谱写出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乐章。
(会昌县关工委办公室 朱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