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过后,我县40万务工大军纷纷涌向外地,而在这“务工潮”的背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出现,逐渐为社会所关注。留守儿童,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缺失监管、缺少关爱等原因,众多留守儿童或受生活寂寞之苦,或生学习孤独之感,或因各种原因屡屡发生安全事故。当“留守之殇”、“留守之痛”走进人们的视野时,全社会才有所醒悟,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县秋实学校就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应运而生。从2006年7月创办至今,该校一直致力于全程服务好在校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阳光雨露育青松,鲜花荟萃色更浓。2008年,该校成为县妇联授予的“鄱阳县第—个留守儿童教育示范基地”;学校还先后荣获“全省社会先进组织”、“上饶市诚信学校”、“先进学校”、“文明单位”、“特色学校”、“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近20项荣誉;今年,该校又荣膺“全国基层示范儿童之家”称号……
留守之家 温馨塑造
据了解,该校发展至今学生人数达3800余人,有90%以上学生为留守儿童,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式学校。
学校创办之初,县妇联就高度关注、关爱,并跟踪指导,开展了“走进学生学习、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的“四个走进”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针对学校留守儿童数量多等特点,该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活动室有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琴、各种书籍,还配置了大量的文体器材,以此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此外,学校还制订了《秋实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并以此推动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注重心理疏导,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学校制定了教师电话随访制,要求各班主任老师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家长通话两次,反馈生活情况,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该校每学期还邀请县关工委的老领导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针对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封闭心理和孤独感严重的现状,学校又另选派教师赴南昌接受心理健康培训,回校后有针对性地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品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阳光心态。
注重德育强化,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人生观。学校自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以来,注重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每学期通过开展“给远方的亲人一封信”、寒假前给父母送“孝心卡”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在校留守儿童接受“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熏陶,培养留守儿童孝老爱亲的感恩心、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尊荣拒耻的文明心,取得了明显效果。
留守之爱 温暖释放
真心、真情,洒下一片暖意融融的阳光,也足以让每一位孩子在心田里收获无尽的感动……
“父亲中的父亲,母亲中的母亲”、“牵着留守儿童手走路,摸着留守儿童头说话,领着留守儿童去读书”,这些话语是广大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评价。出自家长们之口的评语,似乎一点也不为过。为了让每一位在校留守儿童“吃好、住好、学习好”,该校还号召每一位班主任做关爱留守儿童的“领头雁”,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关爱每一位在校留守儿童。该校在整个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中,始终贯彻“爱”、“严”二字,真正做到了严而不戕、爱而不宠。
在生活上,学校班主任每天到食堂、学生宿舍去检查,教在校留守儿童叠被子、摆放物品或与他们谈心,正面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他们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在校留守儿童患病时,班主任及时带其诊治,悉心照料……“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在校留守儿童开心,家长放心。
在学习上,学校班主任在教学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具体分析学困留守儿童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目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也不定期对班主任的结对帮扶效果进行检查,建立结对帮扶档案。
此外,该校还开展了系列结对子帮扶活动,让贫困留守儿童能感到有爱存在,能感受得到家的温暖。“师与生”结对子的帮扶行动,该校对困难留守儿童进行重点帮扶。家住莲湖乡的毛珍霞同学来校就读时,当学校得知她失去双亲的情况后,学校除了减免她的学费,还为她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学校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沟通帮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让留守儿童打开心结,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幸福;“爱心妈妈”结对子活动。学校邀请了有爱心的女领导、学生家长和工作责任心强的女教师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爱心妈妈,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送上一份温暖。除此之外,该校还为单亲儿童和因故或因病暂时无人看管的留守儿童等减免学费和食宿费。办学几年来,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全体教师都主动地参与到关爱在校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留守之花 盛情绽开
滋兰树蕙,春华秋实。几年来,该校以教育服务留守儿童为主线,积极构建爱心和谐校园。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较为显著,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格自尊、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健康自强的留守儿童。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园活动是能激发学生潜能的形式,特别是集体活动。一直以来,该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不仅愉悦了留守儿童的身心,也培养了留守儿童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元旦联欢会、红歌大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学生才艺展示会、运动会、主题班会、书画展……每一位作为举办活动“主力军”的班主任都会积极分工、协作,组织在校留守学生热情参与。2012年由县妇联、团县委、县文明办主办,该校协办的“庆六一•留守儿童心向党”文艺演出和2013年由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县文明、县关工委主办,该校承办的“美在鄱阳•牵手未来星,共筑中国梦”关爱留守儿童联欢会均获得空前成功,并得到县有关领导和广大家长的好评。通过开展这些有声有色的活动,不仅增强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信心,切身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也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温馨的家园之中。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该校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邓定乾在谈及今后的目标时说:“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县关工委、县妇联、团县委、县文明办等部门的跟踪指导下,将继续以‘爱心’作为贯穿整个教育、服务留守儿童的全部主题,创新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方法,办好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留守儿童,构建爱心和谐校园,让留守之花在秋实园中美丽绽放。”
(鄱阳县秋实学校关工委 姜盛武、鄱阳县关工委 熊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