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某,男,17岁,新余市新钢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身材偏矮。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亲生活,但实际上因母亲收入不高,住房条件差而让他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莫某在学校各类涉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父亲姓名,仅写母亲。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时他上课迟到,进教室时扭扭捏捏,有些同学笑话他,他就发火。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他课桌旁边开玩笑,他就认为同学们在嘲笑他,独自喃喃自语;同学们打闹碰了他的桌、椅,他认为是故意闹的,专门是针对他。新钢中学心理疏导队何春明老师立即与家长取得了联系,把孩子与家长叫到了一起,进行沟通交流,并在集体活动中安排莫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学的交流。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要主动与莫某交流,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安排一位热情细心的团干与他同桌,形成友好的氛围。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莫某与父亲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情况填写时,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
这就是新钢中学成立心理疏导队以来的一次生动的案例。围绕学校“善美文化”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新钢中学心理辅导站广开渠道、多措并举,为师生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新钢中学曾为新钢公司的下属单位,与新钢脱离十多年来,该校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学生仍有厂矿子弟的明显特征,家长普通重视,对学生的投入很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有良好的基础,但大多孩子的叛逆性重,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特别是单亲家庭、问题家庭较多,不少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离家出走、与社会青年接触等现象严重,尤其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此,新钢中学专门成立了心理疏导队,由退休教师、有经验的党员教师组成,专门对有心理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
该校现有心理辅导教师共计12人,其中有该校退休教师、全国杰出教师万丽清老师,还有在心理疏导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曾多年从事政教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何春明老师,有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校长助理冯亚珍老师,有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政教处主任潘智林、保卫处主任朱国宏、政教处副主任周优生老师,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吴萍、郁美红老师,有心理学专业教师李丹老师。他们都是该校党员中自愿加入服务队的杰出教师。
一、专业化的个辅
该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先后制定了《新钢中学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档案》、《心理辅导室值班日志》、《心理辅导室辅导教师轮值表》等材料;建立了实体信箱和E-mail,公布了预约电话,保证心理辅室每周开放5小时以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朂好的服务,并向学生提供了其他社会支持途径。
二、常规化的团辅
常规化的团辅并不是仅指由专业老师上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更主要的是由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新钢中学一直在实施的“让每一片叶子都翠绿”行动方案,就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班主任老师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并保证每学期至少在3节以上。
三、鲜明的特色工作
(1)“挑战讲台”——让学生到讲台前来讲心理健康知识。
该校以心理健康知识为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讲课的学生,也使其他同学有了收获。
(2)“自选导师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教师来作为“导师”,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更多地利用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服务。
正是这一项项具体的措施,该校心理疏导队几乎每天都针对几个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了学生心理上的诸多问题,真正成为安抚学生的“心理鸡汤”。
(新余市新钢中学 周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