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公安局老干部党支部组织老少两代瞻仰红色旧址
宋应星,系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的狄德罗”(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的著名唯物论者、科学家、百科全书的主编)、“古代科技史代表人物”,“中国生态农耕文化的科学始祖”等。字长庚,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北乡雅溪坊村(今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清康熙五年逝世,享年80岁左右。
宋应星纪念馆,于1987年宋应星诞辰四百周年之际建成开馆。2005年重建,迁入宋应星故里宋埠镇境内,其馆址位于宋应星科技文化园中心广场的东面,建筑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是江西省十大名人馆之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亲自为本馆题名为“宋应星纪念馆”。为培养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随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和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亦相继将此馆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宜春市公安局老干部党支部、关工委在继续深化培育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教育引导“五老”坚持与时俱进和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中,于今年7月3日,冒着酷暑,趁学生暑期,主动协调配合奉新县公安局老干部党支部(关工委),由该市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陈荷明带队,采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形式,组织两地本机关部分“五老”和未成年民警子女达30余人,分乘两辆交通专车,行驶三个多小时车程,赴奉新县宋埠镇,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瞻仰参观了宋应星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
在展厅内,通过聆听讲解员精心介绍,阅看了馆内陈列的文字、图片、碑廊等有关宋应星的毕生史迹,直观见证认识和了解了宋应星的主要思想涉及科学、自然、哲学、经济、技术、教育、社会、人生等诸多领域。在其短暂为官中,他正直清廉,造福民众,不与贪官污吏为伍,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吏。宋应星虽然在科举仕途上失意,“六次公车不第”,但他并未消沉,仍胸怀壮志,关心国家大事,倡导实学,躬身实践,在目睹晚明从腐败衰落到最后灭亡的历史,和受西洋文化输入带来的影响,毅然萌生了朴素的科学救国思想,踏上了科学技术研究推广科技实用的征途,历经六次水陆兼程、长途跋涉的科考经历、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素材,终于在1637年完成了这部伟大科技名著《天工开物》第三册十八卷,约六万五千余字,这在当时中外科技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重大影响,真可谓“著作功高天不夜”,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对此,老少两代通过耳濡目染宋应星前辈创造彪炳史册这一光辉业绩,从而激发大家有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追求,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社会,以前辈为榜样,好好学习,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炼好本领,立志成才,建功立业,将前人未竟之业,薪火相传,增光添彩,同心共筑中国梦。
(宜春市公安局关工委 熊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