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少共进

她是留守儿童的知心妈妈

2013-01-08

——记吴敏爱老师和她的留守儿童之家

“祝你生日快乐……”欢乐的童声从吴敏爱女士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传来,餐桌上2盒硕大的蛋糕烛光闪闪,映照着24张稚嫩的笑脸。孩子们把奶油涂在小寿星的脸上,围着吴女士尽情地享受着节日般的欢乐。瞬间,大厅内又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动人颂歌。这便是武宁县船滩镇中心完小老师吴敏爱奉献爱心的一个缩影。

吴敏爱,自八十年代初任教以来,一心扑在教学上,坚持师爱为先,母爱至上,29次被评为全县师德标兵、优异老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正当事业有成即将退休的时候,她从任教班级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有的逃学旷课、有的迷恋网吧、有的偷窃钱物。许多家长顾虑重重,爱莫能助,学校又缺乏寄宿条件,怎么办?吴女士苦思冥想:眼下打工潮一浪高一浪,留守儿童成倍增长,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意愿就是自己的心愿,本人有责任做个幕后园丁,利用工余时间,启发他们解除心结,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里,吴女士顺应家长要求,将其中5个劣迹学生领到家中吃住,既当老师又做妈妈,白天一丝不苟完成教学任务,课余逐个找他们聊天谈心,晚上一同观看儿童教育电视剧,学唱革命歌曲。半年后,这5个孩子露出了醒悟的微笑,既乖巧听话,又好学上进。事后,一传十、十传百,周边乡镇就读船滩完小的学生家长纷纷找上门,请吴女士帮带自己的子女。她婉言感谢之余,及时呈报镇关工委和学校领导。徐少卿、高晶品二位主任立马行动,一面征求家长意见,一面调查留守儿童现状,多次深入吴女士家中,检查住房、用水用电生活环境。百闻不如细看,大家纷纷翘起大拇指,一致认为吴女士有经验有志向有能力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这正是新时期关心下一代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为把留守儿童之家办出特色、办出价值、办出实效,吴女士主打真诚服务牌,专程外出参观取经,制定了《留守儿童生活之家帮教措施和行为规则》,视安全为第1生命,不定期对炊事员进行健康卫生检疫。同时舍得花钱改善条件,共投资8万余元,购买了牌子家电、消毒碗柜、娱乐设备;添置了新床、饭桌、碗筷,将卧室、餐厅、厨房、厕所装扮一新,电线埋入墙内,水井装上水泵;开通了热线电话、游戏电脑、学习辅导网站,专门聘请了2名生活辅导员,连孩子们常用的洗漱用具都整齐划一地作了布置。当年九月,吴女士夫妇像娶亲嫁女似的迎来了19名留守儿童。

孩子多了,责任更重了。吴女士每天凌晨起床全心扑在教学、交流疏导和留守儿童吃住生活中。孩子们早餐吃馒头、包子、混沌,中晚餐二荤二素一汤,衣服每天一洗,被子每周一换,让关爱在细微体贴中凸现、事理在真情沟通中灌输。每逢孩子生日,她自掏腰包,购买蛋糕,让食堂增加二荤一汤,与全体留守儿童共饮生日果汁,饭后不顾年事已高,与孩子们一起打球、拨河、爬山、唱歌,双休日组织参观烈士塔、纪念馆,到敬老院和街道打扫卫生。她身教重于言教,疏导多于交流。为了教育好每个孩子,她分类给力,进步快的以精神鼓励为主,处在中游状态的孩子领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表现稍差的则同睡一间房,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稍有丁点进步,就请表现好的同学在其床头贴红花、插奖旗。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托养的19个留守儿童,在吴女士的精心呵护下,8个评为“三好学生”、4个誉为“四好少年”。如三年级余南洋是个单亲孩子,从小养成了小偷小摸习惯。2010年春节,他父亲获悉吴女士教子有方,特地从浙江返乡,再三恳求她做儿子养母。吴女士不是妈妈,胜似妈妈。经常烧热水给小南洋洗澡泡脚,无论上学还是礼拜,走到那牵到那,外人误认为是吴女士领养的小男孩。不到一年,小南洋成长为全校拾金不昧的风云少年。李建基原是个辍学生,长期寄养在外婆家,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学了二年英语,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出二个,家长三番二次请学校收留续学,校领导毫不犹豫把他放到吴女士所在的班级。同事风趣地说:“吴老师,你能教好小建基,就是活着的女雷锋。”吴女士二话没说,愉快地挑起了辅导李建基的重担,她一切从零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滴、一字一句、一题一解重新引读,真诚沟通,终使小建基的学习成绩进入了年级前10名。

今年,吴女士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了24个留守儿童,若不是镇关工委的再三阻拦,托管儿童至少也会超过50人。许多家长乐呵呵地说:“吴女士年过半百,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得人心顺民意。不愧是受人称赞的幕后园丁,不愧是孩子们可亲可敬可爱的知心妈妈。”

(武宁县关工委 黄修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