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青少年之声

(小学组二等奖)长征渡口忆长征

作者:王湘灵

学校:赣州市于都县实验小学

年级:六年级

指导教师:叶丽红   

获得奖项:全省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小学组二等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举世震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永久的丰碑,是人类精神的不朽诗篇。

    这里是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支流于都河,而八十二年前,这里是红军开启万里长征的源头。在杨成武等许多中国将领的回忆录里,在许多中外记者、作家的笔下,这里都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一个伟大奇迹的起点,是红军长征路上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关口。   

    走在长征渡口,我看见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几个血红的大字。我的心中泛起了丝丝喜悦,原来红军是从于都出发的呀!周恩来曾说过:“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是啊,8.6万名红军将士在于都河畔集结出发,过桥已是很难,更何况河面本无桥,还不能被国民党发现,多么困难的事儿啊!

    我站在渡口的纪念石碑下,春风拂过我的脸颊,望着波光粼粼的于都河,眼前浮想起八十二年前红军大部队从于都出发时那一幕幕,不禁热泪盈眶。我的耳边依稀响起了感人的歌谣“母送子,妻送郎,热泪沾衣叙情长”,多么浓厚的军民鱼水情啊!

    走进纪念馆,一双草鞋静静的陈列在柜台上。讲解员深情的讲述着那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一双草鞋和两个绣球的血色浪漫:战士谢志坚临行前,恋人连夜的为他做的这双草鞋,他只穿过两次。一次是过金沙江,再一次是强渡大渡河。革命胜利后,谢志坚重回于都寻找恋人。不幸的是,恋人因与反动派作斗争,被敌人杀害。后来,谢老把这双草鞋捐给了纪念馆,并亲手缝上了两颗红心绣球,代表他对恋人挚爱的深情与怀念。

走着,看着;看着,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展现在我的面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激荡着我的心灵。一只看起来很普通的菜篮子映入我的眼帘,它的提手边翘起了很多毛边,篮壁上是许多大小不一的破洞。谁又会想到这只篮子竟是育婴的摇篮!墙上的一幅图画让我浮想联翩:儿子要走了,母亲嘘寒问暖;恋人要走了,双方的依依不舍,眼泪掉在衣服上也顾不上擦,因为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此去经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也许永远不能再相见……

走着,走着,我不由自主地念起了这首小诗:我们又来到烈士墓地,祭奠安息在这里的英灵。我们买来一束一束的鲜花,借鲜花表达怀念与崇敬。是那些有名的无名的先烈,从这片土地上赶走了死亡与战争;是那些先烈用自己的生命,为这片土地换来了幸福与和平。

    长征,一段向死而生的伟大征程,一次举世震惊的非凡壮举,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曾经惊呼,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这位西方作家惊叹,到底是怎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着长征路上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奇迹?那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会被时间的长河洗尽铅华,但长征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间,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