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萍乡,有这么一批五老同志,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退休后发挥余热参与到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去,无私奉献,为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带去了关爱与温暖。
袁接胜系原湘东区农业局长,2001年冬退居二线、2007年8月退休,退休后曾被聘请为区关爱报告团成员、老关镇关工委副主任。为当地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袁接胜面对全镇11个村农村青年致富困难的实际,利用自身优势,创办花木种养基地,并以“花卉、果木、牲猪、养鱼”四大培训站”为平台,鼓励引导青年农民走致富道路。引进部分科技书刊送给青年农民,组织他们听讲座和送技术上门,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指导青年农民创办致富实体,引导当地青年农民搞种养,务工,增效率,按排劳动力就业4000余人,增加经济效益每月1200万元。他还围绕“关爱与教育”主题和青少年需求开展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参与“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教活动,到全区中小学巡回讲课,经常走访“四生”带头向二里小学幼儿园捐款,2008年以来,共计捐款14000多元,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头捐款2100元。由于工作出色,2010年荣获全市 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四好”党员,2015年荣获湘东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荣获“萍乡市最美老干部”称号。
陈茂菊,现年80岁,是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老干部支部书记、宣风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常务副主任。2003年,从乡镇书记职位上退休的他毅然选择继续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发挥余热,一干就是17年。他家住四十km外的萍乡,每月近半数时间往返于萍乡宣风之间,且十几年从未间断也从未拿过任何工资报酬,多次带病工作。在退休后的近20年时间里,为了解特殊青少年人群的健康、教育、生活状况,他坚持每年开展二次的调研活动,走遍全镇各个角落,形成文字报告20余篇十多万字。他筹款近60万元,自掏数万元,靠一个人的力量建立起18个基层关工委、7个留守儿童之家和近200人的五个爱心帮扶团队,组建一对一帮扶体系。他对贫困学生关爱有加,每年自掏腰包扶助两个贫困学生,其中一人一直扶助到读大学。在他的倡导带领下,全镇现在每年有四十多位社会爱心人士自愿捐资扶助贫困生,建立了扶贫助学基金,学校近十多年来收到教育捐资一千四百多万元。他还是宣风镇关工委报告团成员之一,坚持每年四次以上下到学校对师生时行宣讲活动,撰写报告材料30多篇,受益师生5000多人次。他坚持每年自费撰印一至二本学习读本小册子(如《育人选编》、《学生行为规范读本》、《家风精选》、《健康每一天》等),并无偿捐送,共达4000多册。2017年镇关工委获江西省关工委先进单位,他本人获江西省关工委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刘春雷,担任上栗县关工委主任以来,工作成就显著。县关工委多次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在工作中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主线,通过“三史”教育、“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大讲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雷锋”等活动载体,寓教于乐,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以“三级联创”为抓手,着力在抓建设、保运转、促特色方面下功夫。按照《<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模范乡(镇)、示范村(社区)活动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栗关字[2015]3号文件)要求,全面完成达标任务。并积极推进关工委工作“三个延伸”:继续把关爱活动向农村村民小组、屋堂、祠堂延伸,向城市社区延伸,向各类企业延伸。领建立了基金机制、“一对一”机制、“留守儿童之家”三大亮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基金帮扶机制,拓展筹资渠道,广泛帮扶使全县没有出现一名学生因无钱交学费而失学的现象。目前,仁泰教育促进会和长平教育奖励基金会,受惠人员众多,影响巨大。二是对留守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对全县四千余名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并发动“五老”人员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将留守儿童关爱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统筹整合县关工委、团县委、县妇联、县教育局各类资源,引导各中小学都设有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建立健全了留守学生活动、家访、心理咨询等制度。
他们情系下一代,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着力量,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朝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关工委的职责和使命,时时影响激励着周围的人。
(萍乡市关工委 黄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