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育儿天地

山城老教师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具活力的革命因素。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资源,是生产力的创新者。

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民族兴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基石。

教育建立在一定经济社会基础上,并为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要求教育必须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而今表现出诸多弊端的应试教育,或说新“八股”教育,依然未有根本改变,“素质”依然没以德为本、全面发展,轻漫德育、偏科严重,教育主导与主体位置倒置,痴迷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事倍功半,人才成长远远低于预期,落后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说明,我们对中国教育改革,对中国现代教育的认识急需科学升华。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据此,山城老叟倾述一下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多年思考,想以泥砖换玉,不知可否?

中国教育改革、建设中国现代化教育的突破口在何处?在教育主管层的认识升华。因之掌控着话语权、设计权、管理权、决定权。多年以叶障目的“减负”教育就是管理层的作品。启动中国教育改革,建设中国现代化教育,首靠管理层学习、研究、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谁都不可能天生掌握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律。组织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大兴学习研究创造之风,是必要的、必然的、重要的,决定着中国教育的科学发展。在此基础上借助全国教育工作者或全社会的智慧,制定正确的教育改革路线、方针、政策、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否则依旧是口号连篇。

科学确立教育改革目的是推进改革的根本,或说纲。纲举目才张。教改目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应试教育忽视德育,轻慢全面素质,形成高分低能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创造型人才,必须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趋向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推进以德为本的全面素质能力培养。

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在哪里?多年的“减负”,越减负担越重,原因是高考“指挥棒”未变。学生的出路(升学、就业),是教育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从改革高考决定学生录取、学校教师优劣、奖罚的制度入手,消除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障碍或误导,推进中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是切实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这里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问题。

一是全面素质的科学界定,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人的素质要素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是一个动态概念。只有从现实社会和时代客观需要出发,正确界定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素质要素,才有全面素质教育、素质能力训练的现实实施点,真正实行科学而全面的素质教育。

科技迅猛发展、生产力大大提升、国际竞争逾越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创新的时代,青少年一代应在德智体美劳技才识胆略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德是魂与本,其他九育是体与末,魂与体相附,本与末相依,成为现实的生命体。两者既不可或缺,也不可倒置。

二是正确处理素质要素的量与素质能力的辩证关系,实现教学切入点的转变。素质的知识量服务于能力培养与增强,素质能力是终身获取知识、创新实践与理论的必要手段,两者辩证统一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不可偏废,不能脱节。素质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的和切入点,实现增强现实的学习、实践、实验、研究、创新能力与潜在能力的统一。

三是切实调整好主体(学生)与主导(教师)的关系,普遍实施“自学教学法”。改“注入式”(“真鸭式”、“满堂灌”)教学法为“自学教学法”(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建立能力培养实践方法体系,促进师生在教与学全过程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主体与主导关系的正本清源。

中国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教材的科学性完善。要依据人类社会前进性要求,概括自然变化、社会发展、思维发展、人发展的规律,集中反映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科技进步、人类进化的精华,特别是新理论与技术成果,提升现代人的素质与能力。

历史上科技一度领先的中国被西方用实践、实验、数学教育手段超越了“八股”教育的中国,使封建的中国成了西方的半殖民地。它深刻说明: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在人的培养中举足轻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起决定性作用。

与之变革相匹配,教材份量、设计,教学设施、设备、仪器、材料,必须有利于教学切入点的转移和方法的变革,保证必要教学、实践时间,提供范例及所需条件。

为了真正实施因材施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班级学生要缩编,目前阶段是否能在30人以下,大班额,“赶鸭”式教学,抹杀着个性特长;班级教师要扩编,目前阶段是否配备三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所能关顾的学生有限;农村教师待遇要提高并给予保障,向广大农村学校输送优越教师。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增加教室校舍。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舍得资金投入,一二十年后中国的国民素质状况、人才状况就会产生质的变化。不要贻误时机。

内涵教育改革的成功,除了管理层的动态科学管理,关键的是提高校长、教师的科学艺术师德水准。培育抢占人类教育高地、造就人才、振兴伟大中华胸襟,知识渊博,精通教材科学理论,技艺精湛,熟练“授人以渔”高超教育艺术的教师队伍,精雕细刻一代新人类。校长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的关键。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培养更多的优越校长,而不是让优越校长管理更多学校,要不请教育部长管理所有学校效益更好。

改变师范实习生基本不受欢迎的局面,变革师范教育,提高师范教育科学与艺术水平,是提高师资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是前瞻性工作,是高质量教育工作的起点,是高质量教育良性循环的节点,忽视师范生的科学培养,是历史性过错。加大师范教育改革投入,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校长、教师、科技工程人员去推进师范教育的现代化、科学性,也是当务之急。

中国教育改革,需要摒弃“老爷爷”教育心态。在给孩子创造良好生活条件的同时,必须引导孩子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学会独立生活、艰苦创业、感恩关爱、奉献社会;需要校正社会教育中的几个关系,贯彻受教育权利与义务、受教育权与教育权、个性发展与共性协调、人权与社会权、自由与纪律、依法教育与保护教育等的辩证统一关系;用法律制止对正常教育秩序的破坏;不溺爱孩子、不袒护孩子的错误、不包办孩子的一切、不把孩子的过错都归咎于他人、不回避孩子的责任……引导全社会实施科学而先进的教育,将更有成效地提高国民素质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赣州市章贡区关工委吴廷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