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育儿天地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为以后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加强小学生的德育,这是十分重要。

一、在班级中建立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1、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在低年级道德教育中我注重自身树立榜样,作好表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育学生讲究卫生,维护校园整洁;待人热情有礼貌。我是这样做的:从自身做起,看到地板上有纸屑,我就弯腰捡起来,放入垃圾桶里;连打个喷嚏,也用纸巾捂着;从不随便吐痰。在校园里,遇到客人或老师,我就主动打招呼;当有学生向我问好时,我也常常报以微笑或说“谢谢”。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什么是讲卫生、什么是有礼貌。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了。瞧!学生们纷纷效仿老师的做法:不随便扔纸屑,不随地吐痰,见到纸屑就捡。见到老师、客人能主动问好。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我从不迟到;要求学生不说谎,我就说到做到;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我就率先做到。学生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

2、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我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以后的运动会、竞赛其它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

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对他人相信而敢于进行托付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关系,它是建立在诚实、正直、可靠的基础上的,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心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二、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利用班级奋斗目标对学生培养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进校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对班集体这个概念逐步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哪个,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

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西游记》是低年级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

三、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文中写道“王冕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向学生提问:王冕如果没有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以后会不会成为一位画家?我们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应该怎样呢?这样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另外我还经常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和品德课等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有机的渗透,教育学生怎样遵守课堂纪律,开展“比一比,赛一赛”,规定从行为和学习两方面比赛,两操好的发一朵小红花、卫生好的发一朵小红花、写字好的发一朵小红花……只要集齐10个,即可与老师换取大红花。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利用主题班队会,结合《小学生守则》让学生了解怎么样成为一个优越的小学生,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开展以“新世纪的小主人”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时谈谈自己做了哪些好事,同学们通过活动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齐心协力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与家长加强联系共同教育。老师要教好学生,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双向作用才能把学生教好。平时我非常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经常和家长通电话、发短信,家长也很配合,经常主动和我联系。特别是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家长共同管教。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到高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樟树市实验小学陈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