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五老共同努力、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建好基地、创新品牌、树立典范,切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讲好英雄典型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带关建。县关工委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每周集中组织学习,班子带头学,五老共同学,结合实际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带关建,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工、青、妇、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健全乡镇关工委组织,各行政村党组织负责人亲自任关工小组组长,每个自然村必须有一个关工小组成员。切实把关工委建设成为党组织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助手,联系青少年的桥梁纽带,逐步健全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工委组织网络,目前全县有9个县直部门、16个乡镇、143个行政村、23个社区、1个企业、36个学校基层关工委组织,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五老达1360人。
落实立德树人,强化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建设是永恒的课题。我们充分利用“程家山革命历史纪念碑和展览馆”“中共浮乐婺县委旧址”“中共浮梁县委旧址”“中共河西县委旧址”等十处土地革命时期的教育基地,在每年清明节、“七一”、国庆节前后,组织五老到现场讲革命故事,对青少年开展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我县成立了县、乡两级的关爱报告团,法治、科普教育团,“好家风好家教”宣讲团等多支五老宣讲队伍,尽力把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覆盖全县每一所学校。五年来,各级宣讲员深入校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宣讲共1407场;举办各类党史征文、唱红歌颂党恩、童心向党绘画比赛、讲红色故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共403场;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共300余场;开展“树家风、育新人”活动11场;开展科普、法治教育活动共113场。
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帮扶帮教。县关工委扎实开展好结对帮扶帮教活动。按照中国关工委、省、市关工委的部署,精心组织县、乡、村联动机制实施“十百千”工程,创建了10个青少年受益品牌,培育了100个优秀关爱之家,结对帮扶帮教了1100名困境青少年。积极调动工、青、妇、工商联、民政、教育、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各方积极性,做实联动帮扶帮教机制,五年来筹集帮扶帮教资金共计189万余元。县关工委与县民政局联系,共帮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1人,给予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解决他们生活、学习实际困难。目前,我县峙滩镇“爱心校友会”“励才会”、兴田乡“同乡会”三个基金会每年都会对新考入大学、高中的困境学生开展帮扶。
县关工委还联合工、青、妇、公安、民政、司法、人事等部门,持之以恒开展“大墙”内帮教工作。疫情前每年年前到监狱对县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促进服刑人员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王港乡成立了15位“五老一对一帮扶失足人员”队伍,积极开展对服刑完在家待岗待业的青少年结对帮教工作,帮助找工作、找对象、技术指导等,让他们做出成绩、回馈社会。
齐抓共管、注重实效,优化校园环境,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县关工委坚持把家庭、学校、社会紧紧联系起来,组织五老参与定期巡查,共同创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环境。一是在预防青少年、留守儿童溺水工作中,与工、青、妇、社区、学校、蓝天救援队等多方合作、同台唱戏,通过电视会议、宣传栏、上安全课等形式推动防溺水教育进家庭进校园。洪水季节,组织五老定期到危险地带巡查,仅今年就进行防溺水教育150场,发信件960多次,办宣传栏1365次,上安全课1680多场,举办主题班会980场次。二是在“树家风、育新人”工作中,发挥注重家庭第一榜样作用,督促家校互动联合,做好榜样示范。今年,县关工委选择了16个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村作示范点,门口挂家风家训牌。认真总结优秀家教家风典型,在全县进行推广;收集优秀家风征文250多篇,好家风家训460多条。三是注重做好强基地、创品牌、立示范,千方百计提升质量,增加效能,做到了每个乡镇都有1-2个拿得出来、亮出特色的优秀品牌和示范基地、示范关工委组织。全县共培育41个优秀关爱之家,建立了13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3个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基地、9个科普教育基地、1个“浮苗青青”法制教育基地、1个禁毒教育基地。其中,王港乡的五老一对一帮扶失足青少年、湘湖镇关爱留守儿童、城北社区“书香6加7”、浮梁一中等四所中学学雷锋活动等都是我县的特色亮点品牌。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五好关工委”的创建工作,争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以党建带关建扎实工作,积极推动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