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帮扶弱势青少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各级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职责。
目前,我市共有青少年36万余人,其中,在校的学生13万余人,在校学生当中,留守学生达4万多人。在这一庞大群体当中,由于亲情的缺失、家庭的缺位、技能的缺乏、就业心态的不正、生活的失保、道德的失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成为“三失”青少年。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三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帮教工作,必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力度,增强职能部门服务的意识,增强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以及仁人志士参与关爱帮扶的氛围,形成一个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为“三失”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关爱“失学”青少年
大爱无痕,润物无声。关爱“失学”青少年工作,关爱与责任并存,育人与感动同在。一是打好“保学控辍”攻坚战。各级关工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辍学青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确保每一位青少年不辍学和失学。二是建立关爱帮扶工作机制。关爱“失学”青少年面广量大,尤其是存在资金帮扶的瓶颈。对此,我们号召各级关工委要创造条件筹建“关爱基金会”。如我市涌山镇关工委春晖关爱基金会,五年共受爱心人士捐款30余万元,用于助学。去年,礼林镇礼林中学校友、爱心人士徐发平在礼林中学设立关爱基金,金额达50万元;名口镇名口中学校友、刑释回归青年刘和来捐赠5万元给母校作助学金;后港镇关工委每年在活动经费中挤出1万余元用于助学。今年,塔山街道关工委、后港镇关工委“关爱基金会”正在筹建之中。三是实施“大手拉小手”救助工程。充分发挥各基层关工委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多手拉一手”、村(社区)党支部“一手拉多手”的帮扶救助活动,进行助学。如市民政局关工委在乐平三中开办了“阳光助学班”;塔山街道关工委、乐港镇关工委为服刑人员子女申请解决低保,确保服刑人员子女不因困而“失学”。四是实施“金秋助学”圆梦工程。去年,市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捐款16万余元;大连医院关工委捐资助学50余万元;天新药业关工委每年捐赠5万元,资助10名困难大学生喜圆大学梦。据统计,2013年全市捐资助学金额达230余万元,为30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大学生圆了上学梦。
二、帮扶“失业”青年
当前,青年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和青年人本身缺乏就业所需的观念、技能、资金、知识和经验。为了帮扶“失业”青年就业,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建立了与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互动联手和三级关工委“五老”信息采集帮教工作机制。即:各基层关工委“五老”负责将城乡失业青年的信息采集后,逐级上报,乡镇(街道)、部门关工委每年每季月底前将信息汇总后呈报市关工委,市关工委将根据各基层关工委呈报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向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报送,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政策的规定,在技能培训、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助。同时,“五老”负责对失业青年进行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和心理沟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二是建立了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乐平市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和金山、塔山工业园青年就业示范基地。如塔山工业园区内的天新药业有限公司、关工委年帮助当地大学生和失业青年就业达30余人,据统计,目前,在该公司就业的当地青年有600余人。三是举办城乡失业青年各类技能培训班。各乡镇(街道)关工委积极配合市人社局、农业、林业、科技等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城乡失业青年进行各类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技术,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四是推荐就业。对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和技能的失业青年,推荐到园区就业示范基地就业。近年来,全市共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在园区就业的达2000余人。
三、帮教“失足”青少年
一是高墙内的帮教。自1997年至今,市关工委一直牵头组织法院、司法、工、青、妇、市直机关和乡镇等部门,在中秋、国庆节前后分别到“三监一所”——饶州监狱、景德镇监狱、省女子监狱和省少管所,对乐平籍服刑人员进行高墙内的社会帮教。近年,我们又创新高墙内的帮教工作,组织帮教团,由市领导或市关工委的领导向服刑人员讲述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邀请全省“回归回报社会贡献星”、市四届人大代表、礼林镇牌楼村党支部书记程元鉴同志亲临监狱向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他讲述自己在监狱如何认真改造,刑释回归后如何重新做人,如何回报社会等亲身经历,使服刑人员得到极大鼓舞和从内心得到感化。每当乐平籍服刑人员从帮教人员手中接过家乡特产——乐平桃酥时,他们个个眼噙泪花,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及家乡人民的关爱,在这里一定安心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重新做人,回报社会!”。为了使服刑人员安心服刑,认真改造,在帮教会上对服刑人员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只要是政策充许的,关工委都会去一一落实……。真切的关爱和无尽的关怀,犹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每个服刑人员的心灵,爱的暖流在服刑人员的心中流淌,使他们在呼唤中觉醒、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再生。有许多服刑人员通过帮教感化,在监狱立功受奖,获得减刑释放。如名口镇流芳村的刘和来,因抢劫被判死缓,经改造改为有期徒刑二十年,通过社会帮教,他在监狱参加了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南昌大学工商行政企业管理本科文凭,并多次立功受奖,曾被评为省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总计减刑六年多……。 二是高墙外的帮教。就是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进行矫正帮教,也叫接茬帮教。近年来,我们按照“组织上不脱管、教育上不断线、思想上不歧视、生活上有着落”的四项原则,建立了“4+1”的矫正、帮教机制。即采取一位责任区公安、司法干部,一位村(社区)干部,一名关工委“五老”和一名企业主组成“4+1”矫正、帮教小组。“五老”负责对刑释回归人员、失足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教育,做到以爱润其心,以德导其行,并每季向关工委书面报告矫正、帮教情况,对表现好的向企业主推荐就业。如洎阳街道关工委采取“4+1”的矫正、帮教工作机制,矫正帮教的9名失足青少年中,无一人重新犯罪。2O12年,市关工委还为三名失足青少年学生争取了取保候审,并进行帮教,现继续在学校就读。这正是:“转变了一个青少年,安定了一个家庭”。
十七年来,通过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委和当地党委政府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的矫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帮扶弱势青少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各级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职责。
目前,我市共有青少年36万余人,其中,在校的学生13万余人,在校学生当中,留守学生达4万多人。在这一庞大群体当中,由于亲情的缺失、家庭的缺位、技能的缺乏、就业心态的不正、生活的失保、道德的失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成为“三失”青少年。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三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帮教工作,必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力度,增强职能部门服务的意识,增强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以及仁人志士参与关爱帮扶的氛围,形成一个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为“三失”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关爱“失学”青少年
大爱无痕,润物无声。关爱“失学”青少年工作,关爱与责任并存,育人与感动同在。一是打好“保学控辍”攻坚战。各级关工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辍学青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确保每一位青少年不辍学和失学。二是建立关爱帮扶工作机制。关爱“失学”青少年面广量大,尤其是存在资金帮扶的瓶颈。对此,我们号召各级关工委要创造条件筹建“关爱基金会”。如我市涌山镇关工委春晖关爱基金会,五年共受爱心人士捐款30余万元,用于助学。去年,礼林镇礼林中学校友、爱心人士徐发平在礼林中学设立关爱基金,金额达50万元;名口镇名口中学校友、刑释回归青年刘和来捐赠5万元给母校作助学金;后港镇关工委每年在活动经费中挤出1万余元用于助学。今年,塔山街道关工委、后港镇关工委“关爱基金会”正在筹建之中。三是实施“大手拉小手”救助工程。充分发挥各基层关工委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多手拉一手”、村(社区)党支部“一手拉多手”的帮扶救助活动,进行助学。如市民政局关工委在乐平三中开办了“阳光助学班”;塔山街道关工委、乐港镇关工委为服刑人员子女申请解决低保,确保服刑人员子女不因困而“失学”。四是实施“金秋助学”圆梦工程。去年,市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捐款16万余元;大连医院关工委捐资助学50余万元;天新药业关工委每年捐赠5万元,资助10名困难大学生喜圆大学梦。据统计,2013年全市捐资助学金额达230余万元,为30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大学生圆了上学梦。
二、帮扶“失业”青年
当前,青年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和青年人本身缺乏就业所需的观念、技能、资金、知识和经验。为了帮扶“失业”青年就业,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建立了与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互动联手和三级关工委“五老”信息采集帮教工作机制。即:各基层关工委“五老”负责将城乡失业青年的信息采集后,逐级上报,乡镇(街道)、部门关工委每年每季月底前将信息汇总后呈报市关工委,市关工委将根据各基层关工委呈报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向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报送,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政策的规定,在技能培训、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助。同时,“五老”负责对失业青年进行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和心理沟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二是建立了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乐平市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和金山、塔山工业园青年就业示范基地。如塔山工业园区内的天新药业有限公司、关工委年帮助当地大学生和失业青年就业达30余人,据统计,目前,在该公司就业的当地青年有600余人。三是举办城乡失业青年各类技能培训班。各乡镇(街道)关工委积极配合市人社局、农业、林业、科技等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城乡失业青年进行各类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技术,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四是推荐就业。对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和技能的失业青年,推荐到园区就业示范基地就业。近年来,全市共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在园区就业的达2000余人。
三、帮教“失足”青少年
一是高墙内的帮教。自1997年至今,市关工委一直牵头组织法院、司法、工、青、妇、市直机关和乡镇等部门,在中秋、国庆节前后分别到“三监一所”——饶州监狱、景德镇监狱、省女子监狱和省少管所,对乐平籍服刑人员进行高墙内的社会帮教。近年,我们又创新高墙内的帮教工作,组织帮教团,由市领导或市关工委的领导向服刑人员讲述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邀请全省“回归回报社会贡献星”、市四届人大代表、礼林镇牌楼村党支部书记程元鉴同志亲临监狱向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他讲述自己在监狱如何认真改造,刑释回归后如何重新做人,如何回报社会等亲身经历,使服刑人员得到极大鼓舞和从内心得到感化。每当乐平籍服刑人员从帮教人员手中接过家乡特产——乐平桃酥时,他们个个眼噙泪花,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及家乡人民的关爱,在这里一定安心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重新做人,回报社会!”。为了使服刑人员安心服刑,认真改造,在帮教会上对服刑人员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只要是政策充许的,关工委都会去一一落实……。真切的关爱和无尽的关怀,犹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每个服刑人员的心灵,爱的暖流在服刑人员的心中流淌,使他们在呼唤中觉醒、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再生。有许多服刑人员通过帮教感化,在监狱立功受奖,获得减刑释放。如名口镇流芳村的刘和来,因抢劫被判死缓,经改造改为有期徒刑二十年,通过社会帮教,他在监狱参加了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南昌大学工商行政企业管理本科文凭,并多次立功受奖,曾被评为省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总计减刑六年多……。二是高墙外的帮教。就是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进行矫正帮教,也叫接茬帮教。近年来,我们按照“组织上不脱管、教育上不断线、思想上不歧视、生活上有着落”的四项原则,建立了“4+1”的矫正、帮教机制。即采取一位责任区公安、司法干部,一位村(社区)干部,一名关工委“五老”和一名企业主组成“4+1”矫正、帮教小组。“五老”负责对刑释回归人员、失足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教育,做到以爱润其心,以德导其行,并每季向关工委书面报告矫正、帮教情况,对表现好的向企业主推荐就业。如洎阳街道关工委采取“4+1”的矫正、帮教工作机制,矫正帮教的9名失足青少年中,无一人重新犯罪。2O12年,市关工委还为三名失足青少年学生争取了取保候审,并进行帮教,现继续在学校就读。这正是:“转变了一个青少年,安定了一个家庭”。
十七年来,通过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委和当地党委政府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的矫正帮教,并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发现一个“二进宫”的。他们当中,有的承包责任田、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生意、有的当上了村干部、有的成为企业老总……。
总之,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刚才所讲的只是我们对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探讨和尝试。今后,我们将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努力把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做得更好。
(乐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汪慈岳)
正帮教,并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发现一个“二进宫”的。他们当中,有的承包责任田、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生意、有的当上了村干部、有的成为企业老总……。
总之,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刚才所讲的只是我们对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探讨和尝试。今后,我们将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努力把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做得更好。
(乐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汪慈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帮扶弱势青少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各级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职责。
目前,我市共有青少年36万余人,其中,在校的学生13万余人,在校学生当中,留守学生达4万多人。在这一庞大群体当中,由于亲情的缺失、家庭的缺位、技能的缺乏、就业心态的不正、生活的失保、道德的失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成为“三失”青少年。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三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帮教工作,必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力度,增强职能部门服务的意识,增强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以及仁人志士参与关爱帮扶的氛围,形成一个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为“三失”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关爱“失学”青少年
大爱无痕,润物无声。关爱“失学”青少年工作,关爱与责任并存,育人与感动同在。一是打好“保学控辍”攻坚战。各级关工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辍学青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确保每一位青少年不辍学和失学。二是建立关爱帮扶工作机制。关爱“失学”青少年面广量大,尤其是存在资金帮扶的瓶颈。对此,我们号召各级关工委要创造条件筹建“关爱基金会”。如我市涌山镇关工委春晖关爱基金会,五年共受爱心人士捐款30余万元,用于助学。去年,礼林镇礼林中学校友、爱心人士徐发平在礼林中学设立关爱基金,金额达50万元;名口镇名口中学校友、刑释回归青年刘和来捐赠5万元给母校作助学金;后港镇关工委每年在活动经费中挤出1万余元用于助学。今年,塔山街道关工委、后港镇关工委“关爱基金会”正在筹建之中。三是实施“大手拉小手”救助工程。充分发挥各基层关工委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多手拉一手”、村(社区)党支部“一手拉多手”的帮扶救助活动,进行助学。如市民政局关工委在乐平三中开办了“阳光助学班”;塔山街道关工委、乐港镇关工委为服刑人员子女申请解决低保,确保服刑人员子女不因困而“失学”。四是实施“金秋助学”圆梦工程。去年,市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捐款16万余元;大连医院关工委捐资助学50余万元;天新药业关工委每年捐赠5万元,资助10名困难大学生喜圆大学梦。据统计,2013年全市捐资助学金额达230余万元,为30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大学生圆了上学梦。
二、帮扶“失业”青年
当前,青年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和青年人本身缺乏就业所需的观念、技能、资金、知识和经验。为了帮扶“失业”青年就业,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建立了与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互动联手和三级关工委“五老”信息采集帮教工作机制。即:各基层关工委“五老”负责将城乡失业青年的信息采集后,逐级上报,乡镇(街道)、部门关工委每年每季月底前将信息汇总后呈报市关工委,市关工委将根据各基层关工委呈报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向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报送,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政策的规定,在技能培训、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助。同时,“五老”负责对失业青年进行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和心理沟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二是建立了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乐平市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和金山、塔山工业园青年就业示范基地。如塔山工业园区内的天新药业有限公司、关工委年帮助当地大学生和失业青年就业达30余人,据统计,目前,在该公司就业的当地青年有600余人。三是举办城乡失业青年各类技能培训班。各乡镇(街道)关工委积极配合市人社局、农业、林业、科技等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城乡失业青年进行各类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技术,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四是推荐就业。对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和技能的失业青年,推荐到园区就业示范基地就业。近年来,全市共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在园区就业的达2000余人。
三、帮教“失足”青少年
一是高墙内的帮教。自1997年至今,市关工委一直牵头组织法院、司法、工、青、妇、市直机关和乡镇等部门,在中秋、国庆节前后分别到“三监一所”——饶州监狱、景德镇监狱、省女子监狱和省少管所,对乐平籍服刑人员进行高墙内的社会帮教。近年,我们又创新高墙内的帮教工作,组织帮教团,由市领导或市关工委的领导向服刑人员讲述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邀请全省“回归回报社会贡献星”、市四届人大代表、礼林镇牌楼村党支部书记程元鉴同志亲临监狱向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他讲述自己在监狱如何认真改造,刑释回归后如何重新做人,如何回报社会等亲身经历,使服刑人员得到极大鼓舞和从内心得到感化。每当乐平籍服刑人员从帮教人员手中接过家乡特产——乐平桃酥时,他们个个眼噙泪花,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及家乡人民的关爱,在这里一定安心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重新做人,回报社会!”。为了使服刑人员安心服刑,认真改造,在帮教会上对服刑人员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只要是政策充许的,关工委都会去一一落实……。真切的关爱和无尽的关怀,犹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每个服刑人员的心灵,爱的暖流在服刑人员的心中流淌,使他们在呼唤中觉醒、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再生。有许多服刑人员通过帮教感化,在监狱立功受奖,获得减刑释放。如名口镇流芳村的刘和来,因抢劫被判死缓,经改造改为有期徒刑二十年,通过社会帮教,他在监狱参加了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南昌大学工商行政企业管理本科文凭,并多次立功受奖,曾被评为省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总计减刑六年多……。 二是高墙外的帮教。就是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进行矫正帮教,也叫接茬帮教。近年来,我们按照“组织上不脱管、教育上不断线、思想上不歧视、生活上有着落”的四项原则,建立了“4+1”的矫正、帮教机制。即采取一位责任区公安、司法干部,一位村(社区)干部,一名关工委“五老”和一名企业主组成“4+1”矫正、帮教小组。“五老”负责对刑释回归人员、失足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教育,做到以爱润其心,以德导其行,并每季向关工委书面报告矫正、帮教情况,对表现好的向企业主推荐就业。如洎阳街道关工委采取“4+1”的矫正、帮教工作机制,矫正帮教的9名失足青少年中,无一人重新犯罪。2O12年,市关工委还为三名失足青少年学生争取了取保候审,并进行帮教,现继续在学校就读。这正是:“转变了一个青少年,安定了一个家庭”。
十七年来,通过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委和当地党委政府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的矫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帮扶弱势青少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各级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职责。
目前,我市共有青少年36万余人,其中,在校的学生13万余人,在校学生当中,留守学生达4万多人。在这一庞大群体当中,由于亲情的缺失、家庭的缺位、技能的缺乏、就业心态的不正、生活的失保、道德的失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成为“三失”青少年。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三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帮教工作,必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力度,增强职能部门服务的意识,增强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以及仁人志士参与关爱帮扶的氛围,形成一个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为“三失”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关爱“失学”青少年
大爱无痕,润物无声。关爱“失学”青少年工作,关爱与责任并存,育人与感动同在。一是打好“保学控辍”攻坚战。各级关工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辍学青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确保每一位青少年不辍学和失学。二是建立关爱帮扶工作机制。关爱“失学”青少年面广量大,尤其是存在资金帮扶的瓶颈。对此,我们号召各级关工委要创造条件筹建“关爱基金会”。如我市涌山镇关工委春晖关爱基金会,五年共受爱心人士捐款30余万元,用于助学。去年,礼林镇礼林中学校友、爱心人士徐发平在礼林中学设立关爱基金,金额达50万元;名口镇名口中学校友、刑释回归青年刘和来捐赠5万元给母校作助学金;后港镇关工委每年在活动经费中挤出1万余元用于助学。今年,塔山街道关工委、后港镇关工委“关爱基金会”正在筹建之中。三是实施“大手拉小手”救助工程。充分发挥各基层关工委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多手拉一手”、村(社区)党支部“一手拉多手”的帮扶救助活动,进行助学。如市民政局关工委在乐平三中开办了“阳光助学班”;塔山街道关工委、乐港镇关工委为服刑人员子女申请解决低保,确保服刑人员子女不因困而“失学”。四是实施“金秋助学”圆梦工程。去年,市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捐款16万余元;大连医院关工委捐资助学50余万元;天新药业关工委每年捐赠5万元,资助10名困难大学生喜圆大学梦。据统计,2013年全市捐资助学金额达230余万元,为30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大学生圆了上学梦。
二、帮扶“失业”青年
当前,青年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和青年人本身缺乏就业所需的观念、技能、资金、知识和经验。为了帮扶“失业”青年就业,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建立了与人社局、农业局、林业局、科技等相关职能部门互动联手和三级关工委“五老”信息采集帮教工作机制。即:各基层关工委“五老”负责将城乡失业青年的信息采集后,逐级上报,乡镇(街道)、部门关工委每年每季月底前将信息汇总后呈报市关工委,市关工委将根据各基层关工委呈报的信息,进行核实后,向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报送,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政策的规定,在技能培训、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扶助。同时,“五老”负责对失业青年进行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和心理沟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二是建立了中节能乐平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乐平市关工委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和金山、塔山工业园青年就业示范基地。如塔山工业园区内的天新药业有限公司、关工委年帮助当地大学生和失业青年就业达30余人,据统计,目前,在该公司就业的当地青年有600余人。三是举办城乡失业青年各类技能培训班。各乡镇(街道)关工委积极配合市人社局、农业、林业、科技等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城乡失业青年进行各类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技术,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四是推荐就业。对经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和技能的失业青年,推荐到园区就业示范基地就业。近年来,全市共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在园区就业的达2000余人。
三、帮教“失足”青少年
一是高墙内的帮教。自1997年至今,市关工委一直牵头组织法院、司法、工、青、妇、市直机关和乡镇等部门,在中秋、国庆节前后分别到“三监一所”——饶州监狱、景德镇监狱、省女子监狱和省少管所,对乐平籍服刑人员进行高墙内的社会帮教。近年,我们又创新高墙内的帮教工作,组织帮教团,由市领导或市关工委的领导向服刑人员讲述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邀请全省“回归回报社会贡献星”、市四届人大代表、礼林镇牌楼村党支部书记程元鉴同志亲临监狱向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他讲述自己在监狱如何认真改造,刑释回归后如何重新做人,如何回报社会等亲身经历,使服刑人员得到极大鼓舞和从内心得到感化。每当乐平籍服刑人员从帮教人员手中接过家乡特产——乐平桃酥时,他们个个眼噙泪花,异口同声的说:“我们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及家乡人民的关爱,在这里一定安心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回归,重新做人,回报社会!”。为了使服刑人员安心服刑,认真改造,在帮教会上对服刑人员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只要是政策充许的,关工委都会去一一落实……。真切的关爱和无尽的关怀,犹如春日暖阳照耀着每个服刑人员的心灵,爱的暖流在服刑人员的心中流淌,使他们在呼唤中觉醒、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再生。有许多服刑人员通过帮教感化,在监狱立功受奖,获得减刑释放。如名口镇流芳村的刘和来,因抢劫被判死缓,经改造改为有期徒刑二十年,通过社会帮教,他在监狱参加了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南昌大学工商行政企业管理本科文凭,并多次立功受奖,曾被评为省劳动改造积极分子,总计减刑六年多……。二是高墙外的帮教。就是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进行矫正帮教,也叫接茬帮教。近年来,我们按照“组织上不脱管、教育上不断线、思想上不歧视、生活上有着落”的四项原则,建立了“4+1”的矫正、帮教机制。即采取一位责任区公安、司法干部,一位村(社区)干部,一名关工委“五老”和一名企业主组成“4+1”矫正、帮教小组。“五老”负责对刑释回归人员、失足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教育,做到以爱润其心,以德导其行,并每季向关工委书面报告矫正、帮教情况,对表现好的向企业主推荐就业。如洎阳街道关工委采取“4+1”的矫正、帮教工作机制,矫正帮教的9名失足青少年中,无一人重新犯罪。2O12年,市关工委还为三名失足青少年学生争取了取保候审,并进行帮教,现继续在学校就读。这正是:“转变了一个青少年,安定了一个家庭”。
十七年来,通过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委和当地党委政府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回归人员的矫正帮教,并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发现一个“二进宫”的。他们当中,有的承包责任田、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生意、有的当上了村干部、有的成为企业老总……。
总之,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刚才所讲的只是我们对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探讨和尝试。今后,我们将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努力把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做得更好。
(乐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汪慈岳)
正帮教,并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发现一个“二进宫”的。他们当中,有的承包责任田、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生意、有的当上了村干部、有的成为企业老总……。
总之,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刚才所讲的只是我们对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探讨和尝试。今后,我们将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努力把关爱帮扶帮教“三失”青少年工作做得更好。
(乐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汪慈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