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留守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如何让贫困学子顺利无忧地完成学业?如何帮创业青年成功创业?从2013年开始,武宁县委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关爱333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关爱3000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资助300名贫困孤残儿童上学;帮扶30名有志青年创业就业。
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的心愿
多年来,武宁县委关工委协调社会力量,组织“五老”倾情关爱留守儿童,摸索出4种模式:政府模式、学校模式、社会模式、关工委模式。政府模式——由政府牵头组织力量,落实经费,建立留守儿童阵地;学校模式——由学校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管理,包括校外、双休日的文体活动组织;社会模式——由社会爱心人士建立留守儿童生活之家,在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教育;关工委模式——由关工委组织“五老”结对留守儿童,校外时间协助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甫田乡政府投资32万元,改造原乡文化活动中心,添置设施,在甫田学校旁边建起了留守儿童幸福家园。幸福家园建立后,按照政府主导、关工委协调、学校主管的机制运行。今年再投入2万元,为留守儿童建成了6个浴室,为每间房配备了厨柜等生活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贫困、偏僻山村的33名留守儿童入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幸福地成长着。甫田村陈迟喜和陈欢欢是两兄妹,因父母均有智障,生活上长期无人照顾,在学校里同学们都疏远他们,造成他们性格的自卑。自2013年两兄妹入住幸福家园后,学校专门安排生活老师和班主任,照顾其生活,引导其思想,纠正其行为,现在两兄妹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同学们也愿意跟他们一起玩了。
甫田乡留守儿童幸福家园、官莲中心小学留守家园、船滩镇留守儿童之家、宋溪镇关工委的爱心妈妈小分队、竹岭村社区留守儿童辅导站等,都是武宁县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的缩影。全县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倾情奉献,通过有效的阵地和载体,帮助留守儿童养品德、求知识、学才艺,让他们不孤独、不失学、不失范、不进网吧,让他们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是我们的牵挂
为了让更多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县委关工委积极开展各种帮扶助学活动。三年来,共发放助学金10万元。今年,又争取政府资金,成立了武宁县关爱下一代基金。基层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通过自己捐款捐一点、政府了一点、部门给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三年来,筹集资金达30余万元,帮扶350多名贫困、孤残儿童圆上学梦。
家住新宁镇沙田村的胡修香是武宁一中高二的学生,2013年一直在广州打工的父亲查出患了肝癌,母亲就一边在广州打工,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一点微薄的收入还不够父亲治病。胡修香与她8岁的弟弟生活费完全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可去年一直疼爱她的爷爷也去世了。胡修香的生活几乎陷入绝境。新宁镇关工委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立刻给她送去了800元钱,缓解了黄修香的燃眉之急。并与她给成对子进行资助,每个学年都补助她800元。2013年,新宁镇关工委建立奖优扶困助学基金会,今年又筹资11万余元,扶助了44名贫困生上学。
泉口镇关工委主任张绪良,不怕折面子,用心找票子,每年都要外出筹资2万余元,全部用于扶贫助学。肖绪凌家三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肖绪凌在高兴的同时,也为三个孩子的学费犯愁。针对他家的情况,泉口镇关工委每年资助他家2000元钱。
让有志青年成功创业,是我们的期盼
县委关工委充分利用“五老”队伍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贯穿于农村青年的各类科技培训活动中,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幸福武宁创造了良好基础。同时,各级关工委负责人还亲自下到青年创业基地,研究帮扶措施。三年来,共帮助32名有志青年创业就业,联系担保150万元。
县委关工委主任刘品一联系县农工部、移民和扶贫办等部门,为清江乡晏头村立体种养户朱旭勤、罗坪镇漾都村水稻种植大户余强等5名创业青年争取“财政惠农信用贷通”授信款指标,为15名有志青年创业联系移民贴息。
官莲乡东山村23岁青年王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为改变命运,2012年,还不到20岁的他与母亲一起办了个养鸡场。因为禽流感,他的养鸡场却连年亏损,面临资金困难,想贷没有人愿意担保,官莲乡关工委了解情况后,多次跑信用社、扶贫和移民办,帮他联系贴息贷事宜,由乡党委书记出面担保,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
奉献爱心、服务青少年是我县各级关工委老同志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形成崇学向善的强大合力,用自己的余热描绘了一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美丽画卷。
(武宁县关工委 余慧琳、夏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