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对“三结合”教育的感悟与思考

2013-09-22

青少年是祖国、民族、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务必登高望远、与时俱进,触模教育真谛,通过家长的具体实施,教师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把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融为一体,才能见到成效。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称为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完整体系,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统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人的一生早接触的是家庭教育,随后是起奠基作用的学校教育,孩子能否真正学会做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健,影响广泛的是社会教育。这三者互相渗透,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相融性、资源的整合性和教育途径的多样性。无数事例证实:“三结合”教育,培育了一大批有梦想、有智慧、有奋斗、有成就的践行者和接班人。但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所长、各其所德。三者之间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有机联系,似乎它们中间还缺乏相互衔接的链条,要么各行其道,要么勉强凑合,尚未完全起到互相渗透的互补作用。

首先看看家庭教育:

当今中国,由于人口过多,国家不得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为生育得少,孩子成了宝贝中的宝贝。爱孩子无可厚非,但过分宠爱、溺爱,只会助长孩子的骄横性格。到了上学年龄,家长除了养着、惯着,其余一律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只向老师要成绩,这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

再来看看学校教育:

肩负着“教”与“育”双重责任的各类学校,在“育”人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升学率和高考指挥棒的压力,教育的目的完全走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个体的发展,更不是学习如何做人,反而成了读书的机器。老师已不再传统育人,“逼”成了知识的传播机,为了升学率而教书,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被异化了。这种现象从小学到高中都比较明显,特别是高中阶段尤为突出。面对种种压力,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逃学现象,他(她)们认为“自己脑子笨,朽木不可雕”,缺乏勤奋学习的信心、决心、恒心,自暴自弃,无所事事,有的甚至破罐破摔,滑到了失志、失德、失足的边缘,个别教师听之任之,弃于门外,不出事则可,出了事全部推给家长,推向社会。

后看看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引领青少年学会做人、立志成人的天然“粮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必须经历社会实践的验证。一段时间以来,社会教育出现了潜意识的偏差,不仅不能把青少年引入正道,而且误导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是影视上,除了古装长辫就是武打抢战,不是凶杀就是色情,网吧不是黄祸就是游戏;二是商场里,一切为了赚钱,短斤少两,假冒伪劣,见利忘义,欺行霸市,现代“价值观”变成“金钱观”;三是社会上,贪污受贿,制假贩假、偷盗抢劫,买官卖官、执法犯法等等丑恶行为席卷各地,不少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偷偷效仿与追崇。凡此种种,社会导向基本上是张扬个性,发展自我,不讲道德,企盼自由,社会教育深受其害。

面对现实,作为关工委的一员,我深深地感到。“三结合”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极,各位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审时度势,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熟知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法,在“三结合”教育中找到前行的路标。要从家庭教育做起,从自身做起,确立“教孩做人”的观念,把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学校教育要拨开迷层,教育相长、补育所短,让学生懂得,学会学习是成长之要,学会生活是立足之策,学会做人才是立身之本,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日臻成熟辨明是非。社会教育应走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在他们心灵的田野上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使他们走出误区,走出迷惘。具体来说“三结合”教育应从以下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充实、提高。

——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各自职责。

“三结合”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涉及各类学校,遍及社会各个角落,各地、各校关工委要主动担负起牵线搭桥、穿针引线责任,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经济、威望、时空、亲情优势,把责任意识渗透到具体行动中,着力提高“三结合”教育的自觉态度和坚强信念。首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三结合”教育责任制》,根据家长、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基本条件、工作性质、教育基础,区分各自职责,布置教育内容,提出具体要求,纳入基层关工委的专项考核目标,尚未达标的学校、单位关工委不能评为先进,分管领导要说明原因,家长没有履行义务的要签订家教责任书;其次强化工作措施,创新教育方法,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岗、方法灵活。无论家长还是老师乃至相关联的单位人员都要量化、硬化工作指标、时限、内容、对象。比如家庭教育该做什么,学校育人从何抓起,相关单位怎样配合,都要记录在案、公开透明、互相贯通。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从孩子进校门开始,“三结合”教育就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讲评、有表彰、有总结、有档案、有移交。

——转变教育理念、实现互利双赢

“三结合”教育是新时期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任务。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家长之间有文化水准、教育环境的明显差别,社会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孩子从哇哇学语开始,进了幼儿园再到小学、初中、高中后走向社会,他(她)们除了在校园内读书,经常接触到各种社会风气,读了初中以后,思维意识渐渐活跃起来了,在这个节骨眼上,稍不留意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沾染不良习气,给“三结合”教育带来阻力。所以,我们要经常开展家访、校访、巡访,从家庭中来到学校中去,及时掌握青少年的思想脉膊,从思维上转变育人方略,从观念上创新方法,从良知上潜心引导,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时施教。家庭教育从小时起就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那些事不能做,怎样学会做人,引导孩子区分真伪。跨进校门后,要边指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边启发他们懂得感恩、报恩道理,逐渐形成好学习、好劳动、学做人、做好人的好风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讲述英雄青少年和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以及伟大祖国的巨大成就,进而教育他(她)们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各级关工委要突出动感“剧”情,选择不同版本,充实教育内容,运用科学方法,传授做人要领,寄望精神家园,启发青少年感悟人生,实现真诚沟通、互利双赢。

——畅通网络信息,开展比学赶帮。

在科技知识普及全民的,家家户户添置了各种电器设备,绝大多数青少年都会使用电脑网络,有的喜爱电脑游戏、有的迷恋网上聊天,网络成了广大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娱乐用具。如使用得当,将对青少年吮吸政治营养,补充精神食粮产生无穷无尽的效益。因此,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做好启迪、指导、规范、评比工作是“三结合”教育的新途径、新发展。其一,“三结合”教育机构要统一设置网点,建立学习交流专页,拟订上网时间,畅谈学习体会;其二,关工委报告团和学校老师要把报告会、政治课、主题班会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图片演示、师生对话、形象比喻、阶梯式、互动式,帮助青少年开动脑筋,引发思考;其三,利用网络开辟信息反馈渠道,广泛搜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时期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所盼;比如:自己做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遇到了那些挫折,激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真情实感。特别是广大家长,借助电脑这个平台,把自己定位为被教育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节奏地和孩子一起上网,完成学校布置的规范动作,以无声的形象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与之相关联的社会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安排“五老”和专业人士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传播正面典型,鞭鞑坏人坏事,大力弘扬有志青年、爱心儿童的优良品质,让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开展比学赶帮,真正做到墙内开花墙外香,一花引来百花开。

——创办家长学校,开辟育人课堂。

“三结合”教育重要一点是贵在坚持。立则行、行必果。许多事例表明,创办家长学校,善始善终地开展活动,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有利于交流青少年的言行表现,有利于教育者充实教育内容,有利于青少年自我调整心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目前家长学校,大都办在中小学校内,每学年召开1-2次家长会,除了校长、科室主任或班主任讲话,家长、学生没机会发表意见,更谈不上畅所欲言。针对上述弊端,各地、各校关工委务必规范家长学校的办学要求。设置上,按就地就近原则,以校办为主,村(社区)为辅;方法上,拟聘请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为教师,光讲不够,应安排充足时间让青少年踊跃发言,互相提问;内容上,拟确定教师编写教案,分年级、分阶段实施;时间上,每学期活动二次为宜,校内外各一次,节假日可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多种文娱、体育、征文、演讲竞赛;措施上,家长学校应视实际需要,办进村组、办进企业、办进家门,招揽更多的“铁杆粉丝”,每学年结束时,开展评比自查,让校内校外青少年自觉养成讲学习,讲风格,讲文明的习惯。成绩的家长、老师、学生要佩戴红花,登上讲坛受到表彰。使全社会团结一心、人人给力,以德树人,凝取力量,使广大青少年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圆满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真正接力。

(中共武宁县委关工委黄修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