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心手相牵 快乐成长

2012-11-19

——宜丰县关爱留守儿童主要做法

宜丰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国土面积1935平方公里,人口28.8万。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农村进城务工浪潮的兴起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之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群体不断扩大。据统计,宜丰县现有近2万人在外务工或经商,留守儿童2249名。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困扰着留守儿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宜丰县委、县政府把关爱、帮扶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心手相牵”、“十百千万”等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动员企事业单位及党员干部给留守儿童捐款捐物、结对帮扶。近两年,宜丰县结对帮扶1289名留守儿童,落实帮扶资金708万元,捐赠衣物和文具2000余件、书籍3000多册,全县留守儿童实现了“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目标。2011年9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走基层栏目把镜头对准了宜丰农村的留守儿童,宜丰县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节目中播出,受到了广泛好评。

一、强化三项保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一是组织保障。全县成立了留守儿童管理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心手相牵”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或副组长,县妇联、文教、财政、民政、人保、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公安、司法、卫生、宣传等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妇联。县政府与县直有关部门、乡镇签订《宜丰县关爱留守儿童目标任务书》。县委还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列入了全县创先争优活动的每年年终考评内容,将留守儿童的帮扶效果作为创先争优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二是制度保障。为促进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顺利开展、规范捐款捐物行为,宜丰县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党员定期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捐赠财物管理使用制度》、留守儿童应急机制和检查考核机制等多项制度,为全县“心手相牵”、“十百千万”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长期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长效保障。宜丰县整合红十字会、民政、企业等优势资源,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投入到“心手相牵”、“十百千万”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结对帮扶。全县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格局。宜丰县还将活动与新一轮包村挂点工作相衔接,由县直部门单位负责所包挂村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乡镇站所办和属地民营企业负责辖区内未安排包挂村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全县形成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妇联、民政、财政、文教、关工委、红十字、民营企业等部门与企业积极参与的帮扶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格局。

二、突出三个步骤,浓厚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氛围。一是深入调查摸底。乡镇以村为单位,对父母双方长期在县外务工、没有与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摸清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从而全面了解掌握宜丰县留守儿童的数量、家庭住址、所在学校、父母外出地等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建立了留守儿童台账。调查显示,全县2249名留守儿童中,14岁以下的有1456人,14至18岁的有793人。二是遴选“代理家长”。宜丰县动员企事业单位及党员干部给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家长”采取三结合方式选出,即结合包村挂点工作,在包村挂点单位挑选有知识、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的党员担任“代理家长”;结合孩子要求,挑选孩子自己喜欢、尊敬的党员担任“代理家长”;结合企业的服务乡镇,让企业挑选有援助需求的留守儿童。同时,宜丰县采取“组织牵线、自主选择”的方式,按照就近、方便、对口的原则,择优选择文化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党员干部担任“代理家长”。县广电局干部钟小丽在听说局里在挑选“代理家长”后,喜欢孩子的她马上报了名,并成功地与桥西乡付家坪村13岁女孩熊义群结对,经过两年的真心帮扶,孩子已亲切叫钟小丽妈妈。三是以点带面推进。宜丰县开展的“心手相牵”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从2010年9月开始,历经“抓建示范年”、“全面覆盖年”、“巩固提高年”三阶段,首先以一批教育工作者担任“代理家长”开始,带动党员干部、企业等同志积极参与其中,“十百千万”活动又把“五老”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如今,社会各界理解、尊敬“代理家长”,并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来,县、乡、村、组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网络。全县留守儿童生活、身心、学习状况在不断改善,没有出现因生活贫困而失学、辍学。预计到2015年,宜丰县留守儿童将全面实现结对帮扶。

三、做好三项创新,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一是创新活动阵地。全县210个行政村都挂牌依托“农家书屋”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每个活动室配置书柜,少儿图书和期刊、爱国主义教育DVD影片、体育活动器材等“硬件”设施齐备,并实行统一悬挂标志、统一图书和文体器材配送、统一管理和统一考评。每到周日,村里的留守儿童就会到“留守儿童之家”阅读课外图书,快乐地打乒乓球、玩篮球。有了这些措施,宜丰农村的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可以自由快乐的成长。二是创新“亲情通道”。全县15所中学和19所中心小学为留守儿童开通了亲情电话,配备了专门电脑,留守儿童可利用装有电话、电脑和视频的“亲情通道”随时和千里之外的父母联系,及时化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今年13岁的任悦跟奶奶一起生活了7年,父母在广东开杂货店。每当想爸爸妈妈时,任悦就会通过学校的亲情电话与远在广东的父母通话。有了父母的长相联系,有了“代理家长”的关爱与帮助,任悦不再孤单、抑郁,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重点中学。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在捐款捐物的同时,“代理家长”按照“四个一”全方位、多角度关爱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即一月一电话,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健康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呵护;一季一探望,实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一学期一慰问,每学期送一次学习、生活用品或钱物,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一年一团圆,每年底或年初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座谈沟通,反馈留守儿童一年来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每逢六一、传统节日期间,“代理家长”会带上水果、食物、文具、新衣等物品,深入各自联系的留守儿童家中走访慰问。“代理家长”以这种“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的方式走进留守儿童内心深处,做他们生活上的知情人、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保护人,大限度地消除留守儿童孤独、缺乏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引导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在困难磨历中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新昌镇大桥村漆小艳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她有些孤僻、抑郁,成绩不太好,县东方红幼儿园园长卢丽芬与她结对帮扶后,卢丽芬经常去看望、关心辅导她,她的性格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关爱留守儿童,既可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又可解决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宜丰县通过一系列的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效保障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积极推进了幸福宜丰建设,全县留守儿童在党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健康快乐成长。

(宜丰县人民政府贾细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