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由何而来呢?由于连续气候异常带来水灾、旱灾、风灾、虫灾及工业化对耕地的挤占,造成世界性粮食减产、歉收,出现了全球性粮食危机。大家都晓得,粮食是人类食用、提供人体生长发育营养成分的农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对于每个食“人间烟火”、吃粮食长大的人来讲,粮食就是生命。为唤起世界注意粮食生产及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历年的“世界粮食日”都提出了鲜明的主题,如“粮食第壹”、“粮食安全”、“生命之树”、“粮食与营养”、“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一个免于饥饿的千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战胜饥饿,国际联盟”等等,不断地警示人类社会增产粮食,珍惜粮食。
什么是粮食呢?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概念是:谷物。它包括麦类、粗粮和稻谷三大类,如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荞麦、红薯、大豆、绿豆等等。在古代,我们的祖先种植过上千种农作物,到现代仍广泛种植而且成为人们主要食物来源的,只有约150种,其中玉米、小麦、水稻占60%左右。
由于人口数量猛增,耕地面积锐减,各国发展不平衡,世界粮食生产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面临粮食短缺,发展中国家中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粮食。全球有8亿多人处于营养不良,每年有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夭折。我国虽然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但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粮食问题,所以我国能够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当前,我国粮食安全虽暂时无忧,但爱护粮食、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不能丢。
一、无粮痛苦
人是铁,饭是钢,壹天不吃饿得慌。壹天不吃就饿得慌,两天、三天或者十来天没有食物,生命就会终结。在旧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量土地又由地主老爷所有,广大穷人无地,只好租地耕种,粮食收入甚微,一年只有半年甚至只有两、三个月的低水平的口粮,不少人逃荒要饭,背井离乡,饿死它乡;有的吃糠咽菜,有的吃观音土、草根、树皮,生命垂危。解放以后,我国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歉收,人民口粮水平极低,长期的“瓜菜代”,使人出现浮肿,有的逃荒要饭,有的被活活饿死。现在,世界上有8亿人口挨饿,每年500多万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在塞内加尔,大米、高粱非常稀有,且十分昂贵,当地人的收入根本无法壹天吃一餐饭。乡村里,人们的碗里往往只有一种食品(图尔朵),那是一种花生榨过油后剩下的渣,即枯饼,过去是用来做饲料喂牲口的,现在作为人的主食。在海地,当地居民因买不起粮食,便购买一种叫特雷的泥饼干。这是用黄泥、食盐、蔬菜起酥油或人造黄油混合制成的。将购买的泥土带上房顶天台,拌入盐和起酥油,捏成一个个小饼的形状,在烈日下晒干后食用。他们有时“连垃圾堆里都翻不出一点可吃的东西”,“米饭只会在梦里出现”。
二、种粮辛苦
有一首人人尽知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形象、生动、深刻地表达了种粮的辛苦。不说远古的刀耕火种,就说近代农民种粮,每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俗话说:“要想吃饱饭,还得汗珠换”,“汗不流苗不长,力不下粮不收。”就拿种水稻来说,要经过整地、育秧、插秧、耘禾、灌溉、收割、晾晒这么多的过程,容易吗?非常不容易。“人薄地皮、地薄肚皮”。在上世纪50、60年代,没有什么化肥,农民伯伯为了丰收,寒冬腊月光着脚到刺骨的池塘里挖塘泥,脚冻得红一块紫一块,有的被冰块划破,疼痛难忍。种田要精耕细作,要“犁三耙三”(遍),农民伯伯初春就要到寒冷的水田里糊田埂、犁地、耙地。清明时节雨纷纷,农民伯伯忙着浸种、播种。到插秧时,三更天就起来,脸朝水田背朝天,拔秧、插秧,中午坐在田埂上吃碗饭,一直插到天黑。这样连续10天半个月,累得腰都直不起。为了给稻田除草松土,要耘禾三次,或者拄着棍子用脚耘,或者双膝跪在田里用手耘。稻子成熟时正是盛夏,“赤日炎炎酷似火,农民伯伯下地来割禾”,天不亮下地,天黑回家,每天十几个小时,割禾、打禾,整天泡在汗水里。稻谷还要抢天气晾晒,挑进挑出好几遍。稻谷晾干后,农民伯伯肩挑车推,卖给国家,工人叔叔再把它加工成大米。大家说农民种粮苦不苦、累不累啊?所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浸透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和心血,来之不易、来之艰辛。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珍惜每粒粮食。
三、有粮幸福
“堆金不如积粮”。“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手中有粮,喜气洋洋;手中有粮,和谐安康”。也就是说,粮食能稳民心,安天下。历史上,新王朝建立初期,重视粮食生产,耕者有其田,粮食充裕,人民有饭吃,国家就稳定,国力就强盛,文化就繁荣,社会就进步。一旦人们没有饭吃,矛盾就尖锐,社会就动荡,甚至暴乱频起。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好的例证。当时宦官专政,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破产逃亡,成为流民。农民居无房、耕无地、食无粮,逼使农民揭竿而起。解放前,共产党号召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广大“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农民踊跃参加。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免除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连年增产,保障了粮食安全。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一切跟我国粮食丰裕是息息相关的。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特别是在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许多专家的不懈努力下,研究、培育出了超级稻,夯实了我国粮食生产平稳增长的基础。自2004年以来,粮食已连续八年增产增收,粮食库销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的安全线。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仍然保持了8%的发展速度。我们新余,2011年粮食产量12.22亿斤,粮食行业共收购稻谷8.17亿斤,原粮库存6.45亿斤。与此同时,我市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区)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全市现有国有粮食库点29个,仓房260座,仓容总9.5亿斤。现在我们吃的是白米饭、白面包子、馒头、面条,喝的是牛奶、豆浆。因为手中有粮,国家不受、也不怕外国反华势力恫吓,在国际外交上我们更有话语权。有吃、有喝、有地位,这是多么幸福啊!
四、爱粮光荣
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收”。专家预测,未来30年全球气候将有显著变化,粮食生产存在很大的变数,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把有粮当作缺粮过,树立“爱护粮食就是爱护生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节约就是增收,一日省一口,三年凑成几百斗;壹天节约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一人省一两,万人省一仓。随着生活的改善,浪费粮食现象在青少年中到处可见。据有关资料,粮食在消费中的损失高达6.3%。报载,北京一家垃圾分类回收单位,3个月内就挑出垃圾馒头35吨。照此估算,我国每年将有283亿公斤成品粮白白浪费在食堂、饭店和亿万家庭中。我们新余每年产粮6亿公斤,折合成为成品粮4.2亿公斤,全国一年浪费的成品粮,要70年才能生产出来!这283亿公斤成品粮能养活多少人呢?按每人年消费150公斤成品粮计算,可养活1880余万人口。按每人年消费200公斤成品粮计算,可养活1400多万人口,可减少全世界1.4/10的缺粮人口。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
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就是发达国家的汽车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争粮的问题。2007年,全球转换成柴油的植物油或动物油,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880万吨。在美国,2007年乙醇业的玉米用量达到了8500万吨,占美国全部玉米产量的25%。从2002年至2007年的这五年中,新增谷物和粗粮的30%都拿去做了酒精,以后消耗的玉米可能更多。另外,可耕土地是有限的,城镇建设、工业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还要占用耕地,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又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对粮食生产不能掉以轻心,爱护粮食、节约粮食不能丝毫放松。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人们:“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维护和繁衍生命的粮食更是犯罪。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粮食。
(新余市粮食局关工委姚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