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留守儿童教育基金会九年见证
尊师重教结硕果,借得春凤花更红。2004年阳春3月,革命老区永新县高溪乡下雨村在村老年体协分会主席,退休老师尹松森同志的倡导下,成立的全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基金会已走过了九年的光辉历程。见证这九年,先后有180名留守儿童和9名辛勤园丁光荣地享受到基金会的奖赏,同时有28名留守儿童得到了基金会的特殊困难补助,下雨为全乡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榜样,让祖国的下一代在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这座大校园里茁壮成长花更红。
基金会的负责同志深有体会的说:
坚持制度要有资金作保障
基金会从挂牌成立至今整整8年零7个月,期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基金会坚持制度,运转正常,而且越来越被人感到欣慰,资金是很重要的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储备足够的资金,保证基金会的正常运转。他们积极拓展创收渠道:一是设立了一个自动捐款箱,并确定了专人、专账、专管;二是开设了一个茶店,收取店房租金;三是组建一个捡破烂小组;四是承担了村委会禁约保苗和林场的管护工作;五是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九年共计创收12.5万元。
捡破烂是下雨村留守儿童教育基金会的一个创举,尽管社会上有些人议论纷云,但参与捡破烂小组的老年朋友丝毫没有动摇,他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也不分什么时间,只要见到破烂就用心地捡回来,统一交到基金会,经过分门别类,再卖出去,不仅挣到了钱,而且对环境卫生有好处,所以捡破烂小组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参加捡破烂的人也日益增多,队伍逐渐扩大。上海的一位知青叫胡颖,1970年来到下雨,插队落户,渡过了她人生9年的知青生活,1979年离开下雨后,她仍然不忘下雨这个第二个故乡,2008年她一次性向下雨基金会捐款5000元。
评奖对象要做到阳光操作
基金会一成立就明文规定:留守儿童考取大中专者每人奖励现金200元。学校在年终综合评估获得前三名,分别奖给300元、250元、200元,学校用这些奖金奖励学生在班上学习成绩排列前三名,分别给予10元、8元、6元金额不等的奖励。留守儿童缴不起学费或其它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视其情节给予临时救助。虽然这些获奖对象出自学校。但也得将其公示,吸受群众监督。除了有据可查,例如考取大中专须凭入学录取通知书,学校评估获得一、二、三奖,须见中心小学出具的证明书或奖状。至于“三好”学生的评选,学校与基金会需双向认定,缺一无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学校、家长、社会三级互通,联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资金不多要看作用和意义
基金会成立以来,下雨小学经历了三任校长,来到下雨的校长和老师,一进入角色就很自然地融入到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学生至上的良好氛围之中,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后进为先进,他(她)们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抓教学质量非常得心应手,从2005年开始,下雨小学连续8年在综合评估中获得殊荣。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下雨小学每年的考试成绩,不少班级都名列前矛,升学率都在98%以上,而且与其他学校考进初中的新生有“三个不一样”,那就是学生的学风与他人相比不一样;学习成绩好于他人不一样;学生的管理工作能力强于他人不一样。近三年下雨小学考入高溪中学的有80%以上成为年级或班上的学生骨干,不是担任班长,就是学习委员,或者是生活委员、文艺宣传干事。李海燕是其中一位典型,她于2007年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入吉安师范。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李海燕师范毕业丢弃了进城的机会,主动申请回老家任教。李海燕经常以自身的经历向学生传授为革命而学的道理。下雨小学也几次请李海燕回母校作读书启示报告。段为伟同学2009参加全县语文竞赛,一举夺冠,获得全县二等奖,2010年他考入高溪中学,进校的第壹年就被评为“三好”学生。
更有意义的是,基金会几年共帮助困难家庭的4名孩子圆了读书梦。河下自然村村民段天云,家庭5个成员中有2个长期处在病患之中,经济负担压力大,当孩子段英庭读到小学五年级时,实在承受不了,向学校申请辍学,基金会闻讯就在第壹时间赶到段家,一方面劝其放弃孩子辍学的主张,另一方面给予资金救助,并帮助他向学校申请。由于关键时期采取了关键措施,使段英庭由初中读到高中,如今也已成为新余学院的优等生。
(永新县老干局龙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