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和谐平安村
——记上高县芦洲乡江口赵家村
“从1950年到现在,这个村都没有一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没有宗族派性、没有打架斗殴和群体上访的事件发生,是一个典型的‘四无’村”、“一个100多人口的小村却有16名大学生,还有博士和留学生。”“它是乡里两个和谐平安村之一。”……这是笔者去年年终督查时乡干部向我汇报时说的,也是我首回接触到赵家村。当时,我就在想这是真的吗,是真的话,是什么原因能够造就这样的村呢?
怀揣着这些疑问,近日笔者走进赵家村进行了实地了解。
一条水泥路直通村里,路两旁的柏树在春雨的洗涤后显得格外油绿。入村口赫然立着一块高约1.5米、宽约0.6米的大青石,上面刻着“1950-2007,和谐平安村”,落款是中共上高芦洲乡党委、芦洲乡人民政府。据乡干部介绍说,这是芦洲乡党委、政府为了表彰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安全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村而立的,因评选标准较高,全乡11个村就两个村获此殊荣。
顺着马路没走几分钟,一个小村庄出现在眼前。小洋楼整齐划一,村前屋后都种着柏树、桂花树等,水泥路纵横贯穿全村,路面干净、整洁,空气清新,鸟儿欢唱……31岁的自然村村长赵勇平介绍说,全村目前共有31户,110余人,读过大学的有16人,其中有一人获得博士学位,两人留学英国。赵家村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小康村了,家家盖了小洋楼,户户都有现代化电器,人均年纯收入万元以上。几十年,赵家村都十分重视教育培养下一代,从1950年到现在全村没有一例打架闹事、违法犯罪、宗族派性、群体上访和违反计划生育的,由于县城工业的迅猛发展,还是一个没有留守学生的村庄。
党给了我们新生活,我们就要好好听党的话
“感谢党领导我们翻了身,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还只能租大姓宗族庄田种,更别想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党给了我们新生活,我们就要好好听党的话”。有近60年党龄的老村支书赵木林说。解放前,赵家村是一个靠租种地主田地过日子的穷村,受尽苦难,受尽压迫,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解放后,村民都分到了一些田地,做了真正的主人,人们生活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人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同时,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我们真正从心眼里说,共产党好!毛主席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
村规民约制度规范健全
走进村民议事点,墙上的一块块牌子吸引笔者的注意。“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职责、和谐平安理事会、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标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村民志愿者协会、水稻协会章程、保洁员职责、村容管理制度、卫生评比制度、农户卫生管理规定”等等。自然村长赵勇平介绍说,这些村规民约都是村民一起商讨决定的,村里大小事务都已经正规化、规范化,所以执行起来大家都很配合,都很自觉。
“‘全体村民都要认真学习法律和政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园,按八荣八耻来要求自己。’这是村规民约的一条,也是该村取得诸多成绩的根本原因。”老支书赵木林如是说。村规民约还要求讲文明,树新风,实行农户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即农户搞好房前屋后及室内环境卫生,搞好庭院绿化。村理事会每月组织一次环境卫生检查,每半年对村里环境卫生进行评比一次,年终一总评。对环境卫生保洁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对环境卫生做得较好的及时给予表彰。对垃圾处理采取“三加六”的模式,即三个主体(农户、乡、村保洁员和村民理事会)和六种处理方法(首先将垃圾分为食品类垃圾、可回收垃圾、可焚烧垃圾、建筑类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再分别采取进沼气池、进沤肥窖、回收利用、集中焚烧、填坑铺路、集中收集做无害化处理等)。通过这些规定和民约,赵家自然村村民的行为习惯大为改观,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村里的卫生环境也逐步改善。
在议事点,还有一块牌子很显眼,那就是赵家自然村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有顾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等,下设社会互助救助站、环境卫生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和农业科技示范站等六个站,每个站都设有站长、副站长和工作人员,确保全村大小事务都有人管、有人做。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
赵木林不仅是多个理事会的成员还是村民志愿者协会环境卫生监督站的站长。他说,协会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来这里义务工作的。他每天都要绕着村子走好几次,主要是监督、指导村民合理的对垃圾进行分类,及时清理村庄中的垃圾。以前村民对他们的行为还不是很理解,但看到他们的真诚行动,渐渐地村民也更自觉了。
“作为一名党员,光抓环境卫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关心教育好下一代。”赵木林说。村民议事点就是发挥我们作用的好平台。每到寒暑假,村里的学生就会“缠着”我们这些“老头子”到这里来给他们讲家史、村史、乡史、党史等,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围坐在炭火旁,一个小小的议事点就有些“人满为患”了,老赵笑着说,我们也经常教育他们要牢记党的恩情,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下,该村青少年都很争气,向好的看齐、学习,并且有一种竞争思想,具有上进心、进取心。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在家中能积极完成作业,不贪玩,不闹事。
家门口就业,全村不存在留守儿现象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更是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重症顽疾”。但当问及赵家村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事时,赵勇平似乎有些“为难”地说:“现在村里没有留守儿童了。”看着大家惊讶的表情,他解释说,这都要归功于县委、县政府近几年来实施的家门口就业政策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现在村里的青年主要是做三块,做手艺(建筑类的多)、搞养殖(养鱼、养猪的多)和进厂打工。这里离县城工业园也近,基本是早上出去,晚上回来。现在在家乡做事工资也高,还能照顾好老人小孩,何乐而不为?
教育好青少年是我们前辈不可推辞的重责
要教育好孩子,光靠学校还是不够的,必须从多方面、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他们要经常灌输好的健康有益的东西,使他们不断自觉的成长成才。对青少年要教育好,首先要抓好教育好家长,要重视对家长的教育。村里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要经常注意孩子表现和变化情况。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村干部经常对孩子进行启发,开发式的教育。首先要教育好自家的孩子,对别的孩子同等看待。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村里还配备了关爱工作员,经常掌握他们学习、生活等情况。如有问题,就积极配合学校、家长同时进行教育帮助。
(上高县关工委李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