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爱心助学一元钱,锻造助学长效工程

2011-08-23

爱心助学一元钱,锻造助学长效工程

上饶市德兴关工委主任王忠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德兴市关工委,向大会汇报我市关工委扶贫助学工作情况。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这是德兴市关工委近十年来为之奋斗的朴实目标。“爱心助学一元钱”掀起了铜都德兴助学热潮,我市各级关工委的老同志深入到各乡村、学校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捐资助学,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学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从2003年开始,我市关工委累计筹集助学资金185万元,2020特困生受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助学工程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德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元钱:一份奉献、一份关爱

关工委是一份奉献余热、甘当人梯、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事业。在一次深入基层调研中了解到,香屯村徐兰兰同学父母离异,跟着在香屯水泥厂看大门的伯父度日,房屋墙壁是纸糊的,面临辍学的困境,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从2003年开始,德兴市关工委发起了“爱心助学一元钱”活动,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实施方案,号召全市机关干部爱心助学。当时分管关工委工作的德兴市委副书记周立福同志充分肯定这一举措,并带头捐资200元。于是,全市上下从一元起捐,人们你五元,我十元,众多机关单位领导自愿二十元起捐。当时仅四个月,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团体及个人捐资就达4.8万元,而在之后的几年中,平均每年收到捐资近20万元。对捐资大数额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关工委给他们颁发“爱心助学功臣”、“爱心助学特别贡献”荣誉证书,并为捐资者树纪念碑予以激励。徐兰兰同学就是关工委资助她6年上学的贫困生之一,当她考入江西师大日语系那一刻泣不成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是关工委让我步入高等教育”。

实践证明,德兴市关工委首创的“爱心助学一元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上饶市一些周边县市纷纷来德兴调研“一元钱助学”工程,并在墙外开花结果。我们认为,倡导社会小数额捐资助学具有科学性和持续性,以人为本,让人们每年只捐一元钱,对人们的生活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影响,而且捐资助学是于国于人有利的事情。一元钱虽小,但德兴三十多万人口,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捐,积少成多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更重要的是,“一元钱助学”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可行的、科学的、可持续进行的筹措助学资金的办法,为关工委组织解决助学资金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较好地解决了助学与资金的矛盾,成为当地解决贫困儿童就学的特色做法。

二、一元钱:一种精神、一种温暖

近几年来,德兴市关工委以“奉献爱心、助学育才”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心助学一元钱”活动。各乡镇、市直单位广大老同志热心投身到扶贫助学筹资工作中,为国家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奉献一份爱心。在捐资助学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平凡故事。某单位“一元钱助学”文件下发后,五名职工每人一元共捐了五元。过了一段时间,单位领导知道后非常生气,开会时深有感触的说:“堂堂一个单位,只捐五元钱,丢人呐!”后来这位领导自己个人捐了50元。记得2007年,当时分管关工委的党群副书记郑伟离任时,动情地说:“我在任时没帮关工委做什么事,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为国家的公益事业这么热心,这么敬业。现在我要走了,就捐一点钱表示一下我的心意。”临走时,郑伟副书记从工资里拿出1000元亲自送到市关工委。在基层、在乡村,同样感受着一幕幕动人的事迹。花桥镇有一位有40多年烟龄的退休老职工,总戒不掉烟,后来“一元钱助学”来到花桥,这位老职工竟然把烟彻底戒掉了,并将平日买烟的钱用来资助一名贫困女童上学。

捐资助学的新路子找到了,但德兴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把这笔钱管好、用好,才能让这一机制良好持续地运行下去,才不辜负社会各界对祖国下一代的一腔殷殷育苗情。捐资助学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五种形式上:一是在银行设立扶贫助学专户,对助学基金实行滚动使用;二是市财政和单位、个人捐资助学;三是市直单位关工委挂钩点结对子助学;四是教育局关工委和学校减免学杂费助学;五是牵线搭桥引进企业捐资助学。每年年底,德兴市关工委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上公布捐资人的姓名和捐资数额,受助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受助数额明细,助学资金公开透明。

三、一元钱:一项机制、一项接力

近年来,“爱心助学一元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德兴各基层关工委广泛开展“爱心助学”接力赛。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市关工委本级把助学的重点转向高中生和贫困大学生。德兴市银城白米洲村大学生汪媛媛已连续三年从市教育关工委领取4000元助学款,从市总工会和妇联关工委各领取“金秋助学”款1000元,欢欢快快去上饶师院报到上学。2010年秋,德兴市关工委依托“爱心助学一元捐”活动,资助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140人;市教育工会和市总工会关工委组织教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一日捐”活动,每位教师捐赠壹天工资助学,资助贫困大学生130人;团市委、德兴报社、电视台、中国铜都网开展“善德之行、大爱之举—希望工程爱心助学”大接力活动,筹集资金17.4万,资助各类贫困学生190人;市妇联“春蕾计划”帮助学龄女童110人。由市关工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财政局、教育局、德兴报社、广播电视台举办了“2010年爱心助学捐赠仪式”,德兴市委书记陈荣高、市长何金铭亲临参与,33家单位和企业踊跃捐款。目前,政府助学和群团组织助学款达650多万元,266名大学生受助,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寄宿生7408名,实现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想。

目前,德兴市“爱心助学”大接力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一元钱助学”的成功探索,让德兴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获得了新的启示:一是要相信群众,只要工作做得细,群众是完全理解并自觉支持捐资助学行动;二是做为组织者不畏惧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三是要有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心实意,具有热爱青少年执着追求的精神动力;四是要有民主公开意识,真正把钱花在青少年身上,才能确保“一元钱助学”成为长效工程。

同志们,功留黄昏群山矮,情系助学五福长。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困难家庭子女的心坎上,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必然身心不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关心祖国未来的人,必然赢得党、政府和人民的尊重。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扶贫助学及关心下一代工作,脚踏实地,不断创新,谱写德兴关工委工作的崭新篇章。谢谢大家!